《文王》

    《文王》 :

《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周公旦作《文王》一诗,宋人吕祖谦、朱熹以此为据,后世学者亦多从此说。据诗篇内容及风格来看,可以确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全诗七章,每章八句。除二、四、六章各有一个五言句式外,其余皆为四言句式,总体较为整饬。诗篇章句结构上极有特点,二至七章,每章末句与下章首句语词重复,上下勾连,故篇幅虽宏大却浑然一体,厚重典雅。其语言雅正,与诗歌内容相融合,形成了庄敬肃穆的艺术风格。

以称颂赞美文王为主,也有对周之子孙的殷殷祝福与叮嘱告诫。诗篇对文王的显德令闻大加颂扬,侧重宣扬其承命于天、得命于帝的政权合法性,反映出周朝统治者敬天保命的政治思想。诗篇反复提及殷商覆亡的教训,强调“宜鉴于殷”,体现了周统治者以殷为鉴、畏天保命的深重忧患意识。此外,诗篇反复告诫周族子孙应效法文王,修德求福,表现出清醒的政治教谕观念。另外,“济济多士”“思皇多士”等诗句也反映了文王善于任用人才、得道多助,汉代时即成为经学家解读的重点,如《韩诗外传》中四次出现诗句“济济多士”,体现了汉代儒学理解《文王》一诗的独特视角。

《文王》一诗主旨神圣深远,情感庄重深沉,风格庄重典雅。王国维《观堂集林》认为此诗为两君相会之乐,是西周社会祭祀、宴饮等高规格的礼仪场合所用的诗篇,也是《大雅》中最重要的诗篇之一。

为您推荐

《隰桑》

《隰桑》 : 一首女子暗恋男子的情诗。全诗四章,每章四句。描写女主人公一见到倾心的男子便喜形于色,但又不好意思表白爱慕之意,只好每天思念。前三章以“隰桑”起兴,写桑叶的柔美、肥厚、进而青黑,正象征..

杜濬

杜濬 : 黄冈(今属湖北)人。明崇祯(1628~1644)时期太学生。明亡后,不出仕,流寓金陵30余年,家贫至不能举火,仍不屈。曾作《与孙豹人书》,劝孙枝蔚勿仕清廷,“毋作两截人”;钱谦益来访,闭门拒不接见。杜濬夙负济世大..

黎简

黎简 : 顺德(今属广东)人。年轻时往来广东、广西间。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将赴廷试,因父丧未行,遂一生未仕,靠卖画、卖文及教馆为生。黎简善书画,工山水,简淡松秀,是当时有声誉的画家。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

《伐柯》

《大雅》

《大雅》 : 《诗经》分为《风》《雅》《颂》,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小雅》。“雅”旧训为“正”,《大雅》是西周早期王畿镐京地区的乐曲,被认为是当时的正声。《大雅》共31篇,作者主要是西周的公卿..

《白华》

《白华》 : 一首贵族弃妇的怨诗。全诗八章,每章四句。每章前两句均用比兴,借喻寓怨,倾诉幽恨伤怀之情。如首章写白华与茅的相依,而我俩相去如此之远;二章写白云滋润菅茅,而自己却艰难度日,犹不如菅茅,等等。..

《瓠叶》

《瓠叶》 : 关于此诗主旨,《毛诗序》曰:“大夫刺幽王也。上弃礼而不能行,虽有牲牢饔饩不肯用也,故思古之人不以微薄废礼焉。”有人认为这一说法缺少文本依据,过于迂曲。从《毛传》《郑笺》来看,当是庶人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