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荃孙 :
祖籍江苏江阴。光绪二年(1876)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后任国史馆总纂。一生致力图书收藏及书目编纂。曾主持南菁书院讲席,主讲山东泺源、常州龙城、南京钟山等书院,受聘筹办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两座近代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并主持馆务。
缪荃孙一生爱读书,嗜收藏。十四五岁便开始抄购藏书。同治三年(1864)至四川,不久便执事张之洞门下,协助整理图籍,研习版本目录之学。 此后,曾到过湖北、河南、北京、山西、陕西等地,收集了大批图书。翰林院为官十六载,公余时抄校不离手,搜求无余力。搜藏“旧刻旧钞,四库未收之书,名家孤传之稿,共十余万卷”。光绪二十八年(1902),奉派去日本考察教育,趁便大力搜求异书,购抄、交换图籍不下十万卷。辛亥年(1911)后,贫居上海,虽有“出书易米”之无奈,但仍坚持收藏图书,仅联珠楼一处就有藏书十一万卷。缪氏藏书有两大特色:一是精善珍本多;二是金石文献富。据其书目记载,所藏善本书就有一千四百多种、两万五千余卷。所藏金石拓帖有万余种,系前所未有。其藏书目录有《艺风堂藏书记》八卷、《艺风堂藏书续记》八卷、《艺风堂藏书再续记》(不分卷)和《金石分地录》二十四卷等。其藏书处有艺风堂、对雨楼、云自在龛、联珠楼,另在丛抄堂、藕香簃、云轮阁等处亦有藏书。他还致力于刊刻图书。为自己刻印有《云自在龛丛书》《对雨楼丛书》《藕香零拾》《烟画东堂小品》及《艺风堂文集》《遼文存》等。还曾为成都书局、广雅书局及盛宣怀、刘承幹、张钧衡等人编刻过许多图书。缪氏身后,其子将藏书售予上海古书流通处,藏书遂散落书商之手。所余部分善本及家稿,多为北京各大图书馆购得。其中金石拓本一万余件,为燕京大学图书馆(今北京大学图书馆)购藏。
缪荃孙对目录学研究甚深,贯串古今。他曾跟随顺德大藏书家李文田学习版本目录学。他不仅为自家藏书编纂了系列书目,还于光绪二年协助张之洞编撰了著名的导学书目《书目答问》四卷,光绪九年(1883)协同潘祖荫为黄丕烈编刻了《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六卷,1919年又编刻了《荛圃藏书题识》十卷。还为盛宣怀编纂了《盛氏愚斋图书馆藏书目录》,为京师图书馆编纂了《京师图书馆善本书目》八卷、《各省志书目》四卷和《清学部图书馆方志目》等。许多地方志,如《湖北通志》《江苏通志》《光绪顺天府志》的金石目录,也都出自缪荃孙之手。他编纂的书目,大多有提要,质量很高。
缪荃孙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1907年,他受聘创办江南图书馆,并任总办(馆长)。为此,他奔走于江浙各大藏书家间,收集了大批善本、孤本文献。当时,陆氏皕宋楼藏书已被日人掠购,日人企图抢夺丁氏八千卷楼藏书。经缪氏多方协调,抢于日人之先购得丁氏藏书数万册,遂使江南图书馆馆藏富为全国之首。1910年,缪荃孙又受命创办京师图书馆,并出任监督(馆长)。他亲身馆务,建章立制,秉承“传先哲之精蕴,启后学之困蒙”精神,勤力办馆。缪荃孙非常重视藏书采访、整理和分编业务,亲自进内阁大库清检文献,选出大批宋、元、明时期的珍善孤本,充实馆藏,并编刻了《宋元本留真谱》等书目。他倡导藏书为用理念,积极开展读者服务工作,在其带领下,馆务很快走向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