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闯通俗小说》

    《剿闯通俗小说》 :

共10回。现存较早版本为日本内阁藏兴文馆刊本,目录前题《新编剿闯通俗小说》,首《剿闯小说叙》署“西吴九十翁无竞氏题于云溪之半月泉”,叙中言:“余结夏于半月泉精舍,遇懒道人从吴下来,口述此事甚详,因及西平剿贼一事,娓娓可听,大快人意,命童子援笔录之。”正文前题《新编剿闯小说》,下署“西吴懒道人口授”。西吴懒道人真实姓名不详。

书叙事始于崇祯二年(1629)“奴酋毁墙深入,围困京城”,兵部传檄各边征兵入援,甘肃巡抚梅之焕奉命勤王,因军中缺粮,兵士逃走。李自成聚众起义,李岩赈灾受诬入狱,被百姓救出后投李自成。农民军发展迅猛,1644年取西安后,3个月攻破北京,崇祯自缢,吴三桂勾结清兵入关,李自成兵败撤出京城,败退固关后死去。福王于南京建弘光朝,追赠明朝死难忠臣,进封吴三桂为蓟国公,并派陈洪范、左懋第往北京款虏,书至此结束。

从小说叙事的最后情节以及书后所附弘光帝对刑部拟呈的北京陷落时“从逆”六等罪条议的御批看,其时间均在8月(农历七月),而此后至年底前发生的较大事件如顺治帝入都就位等均不涉及,故可推测书成于1644年8月之后至年底之前,最晚不迟于1645年5月清军进入南京。

作者痛恨李自成推翻明朝,悲悼崇祯帝之殉国,对死难诸臣及节烈妇女深为赞叹,于降臣和从逆者痛加诋斥,而对借清军打败李自成,收复京城、为崇祯报仇的吴三桂则极力颂扬,对明朝的积弊和灭亡原因也作了一定的总结。此书以“小说”冠名,外部形式也具有章回小说的体例特点,但其叙事不是前后连贯、脉络分明的故事体,而是以时间递进为大体顺序,选择性地记述重要事件,概要式地披露明末历史事变过程,又不时插入各种材料如章疏、谕诏、甲申死难者名单和实录、悲悼诗赋、城破传闻、降顺伪官名单、讨降贼檄、哭降贼文、书信、赞颂吴三桂和咏叹宫女的诗词等,使文体显得很驳杂,类似于杂记杂史。作为最早反映李自成亡明的甲申之变的小说,因其写作时间距离事变很近,所据当时人的传闻、邸报以及《国变录》《泣鼎传》等各种纪实材料较多,故具有较强的新闻时效性,对后来的历史研究也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如《明季北略》等书就从中引用不少材料。相对而言,其文学价值较低,但对于考察通俗小说的特殊类型——时事小说的发展却有一定意义。

此书有多种版本,书名还有《馘闯小说》《剿闯小史》等,被列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江宁布政使刊《违碍书籍书目》。


为您推荐

时事小说

时事小说 : 时事小说即当代人所写的反映当代重大历史事件的小说。早在晋唐,小说史上就零星有与时事或近事联系的篇章。如唐初传奇《补江总白猿传》《周秦行纪》,假小说以排陷人,施诬蔑之风,服务于当时权..

讽刺小说

讽刺小说 : 讽刺小说的名称最早为鲁迅提出,他在《中国小说史略》第23篇列“清之讽刺小说”一章中叙其源流,“寓讥弹于稗史者,晋唐已有,而明为盛,尤在人情小说中”。认为多数作品“大不尽情”,除了《西游补..

世情小说

世情小说 : 世情小说的概念出自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世情,包括世态和人情。世态者社会之百态也,人情者社会人之思想、情感、理想也。顾名思义,世情小说乃是反应世态人情,或者说是以世态人情为题材,反..

清代才学小说

清代小说续书

清代小说续书 : 中国清代章回小说的创作在明代四大奇书的影响下达到了高峰,同时小说名著的续书创作也蔚然成风。所谓“续书”,指的是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方面直接或间接承接原著,在接续方式上有的直..

英雄传奇小说

英雄传奇小说 : 该类小说主要叙述民间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重在展现其“奇情侠气、逸韵英风”(《隋史遗文序》),虽然其所叙人物故事于史有据,但是虚多实少,基本上是根据作者和下层民众的生活、心理和想象创..

话本小说

话本小说 : 起源于“说话”伎艺。“说话”伎艺的源头在本土的杂戏之中。“话本”即“话柄”——谈话的资料,后引申作曲折离奇的事情,又借用作“说话”艺人“说话”、戏曲(诸宫调、傀儡戏、杂剧)艺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