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觉斋论文》

    《春觉斋论文》 :

作者林纾。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福建闽县(今闽侯)人。31岁中举,后屡试不中,以教书、作文、翻译、卖画终其一生。在清末民初的文坛上,他以翻译小说和古文名世。在文章学上,他极力维护古文的正宗地位,反对章炳麟提倡魏晋之文,谩骂新兴的白话文,曾作《桐城派古文说》,鼓吹义法、神韵、意味等桐城派的主张为文之正轨。林纾论古文,基本上遵循“义法”之说,在思想内容上不提“经济”,不重“考据”,只是强调“发明义理”,具有倒溯姚鼐、刘大櫆,复归于方苞的倾向。

《春觉斋论文》是林纾在京师大学堂授课时的文论讲义,1913年6月起,曾在《平报》上连载若干则。1916年北京都门印书局铅印出版。全书共分《述旨》《流别论》《应知八则》《论文十六忌》《用笔八则》《用字四法》等六部分,论述古文的艺术特点和写作技法。《述旨》部分阐说《论衡》《抱朴子》《文心雕龙》的论文要旨,加以发挥,提出作文者应该明理、读书、正言。《流别论》是基于刘勰《文心雕龙》的文体论,参酌自挚虞至姚鼐的相关论断,评述古文各种文体的写作要领和发展变迁。《论文十六忌》列举直率、剽袭、庸絮、虚枵、险怪、凡猥、肤博、轻儇、偏执、狂谬、陈腐、涂饰、繁碎、糅杂、牵拘、熟烂等应该避免的16种写作弊端。《用笔八则》《用字四法》谈论的是用笔和用字技法。其中最有理论价值的是《应知八则》提出意境、识度、气势、声调、筋脉、风趣、情韵、神味8个古文理论范畴。

林纾标举意境为“文之母”,认为各种不同的风格都出于意境。所谓“意境”,是指作家临文创作之先所具有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林纾重视作家的学养和品格,提出意境当以高洁诚谨为上,要求作家学养深醇,灵府干净,心胸朗彻。作家“泽之以《诗》《书》,本之于仁义,深之以阅历”,润泽浸渍于儒家经典之中,濡染传统的仁义精神,并以亲身阅历识见增广充实之,这样才能提高学识,修养品格。以这样的心性为根据造成的意境,正是一切文学、一切风格的根本。林纾论述曾国藩曾标举过的“识度”,曰:“识者,审择至精之谓;度者,范围不越之谓”,指作家对世事人情物理的精审衡评,对前人遗产的明白辨析和艺术上精审确当的处理等种种识力。识度是作家主体精神的重要内容,作家没有卓异的主体精神,文章也就没有生气、没有价值。要想有宏远通融的识度,“舍读书明理外,无入手工夫”。作家要通过读书养学、阅世明理来培养识度。作家应该善于敛气蓄势。“理足而神王,法精而明彻”是得文章气势的重要条件。文章气势雄健,并非一味“奔放”,更须讲究含敛之功、曲折之妙,否则龙头蛇尾,后劲不足,文章散放流逸,不足为观。

林纾提出古文中不能无“声调”,古文的声调不必是句末的韵脚,而是指行文的情感跌宕、节奏张弛、笔调顿挫,耐人吟讽。“筋脉”是指行文断续伏应、虚实穿插之妙。林纾对滑稽、轻儇和风趣作了区别,风趣“见文字之天真”,即使庄重之文,也能“涉笔成趣”,风趣应出于自然,以“不经意”“见诸无心者为佳”。文章须“深情远韵”,婉转感人,情、韵中又以情为首要,“欲使韵致动人,非本之真情,万无能动之理”。林纾提出文章最高的“止境”是有“神味”,神谓“精神贯彻处永无漫灭”,味谓“事理精确处耐人咀嚼”,含蓄蕴藉而又不“渺冥惝恍”,关键是作者能“积万事万理”,善于从“里面涵养”。《应知八则》显然受到姚鼐“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理论的影响,阐论得更加详尽、深入,是对古代散文理论的总结和提高,对于促进散文创作有积极的意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出版校点本。

为您推荐

《惺斋论文》

《惺斋论文》 : 王元启著,王尚玨编。王元启(1714~1786),字宋贤,号惺斋,别号祇平居士,嘉兴(今属浙江)人,有《祇平居士集》《读韩记疑》《读欧记疑》《史记三书正讹》《史记月表正讹》等。王尚玨,字若农,监生,官西林(..

《述庵论文别录》

《述庵论文别录》 : 王昶著,金学莲辑。王昶(1725~1806),字德甫,号述庵,又号兰泉。上海青浦人。金学莲(1782~?),字子青,一作青侪,号手山、竹西客隐。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此书是王昶弟子金学莲等人从王昶文集中收集论..

《郑振铎古典文学论文集》

《郑振铎古典文学论文集》 :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收录了郑振铎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未刊稿以及散见于报刊和专集中的部分论文,计125篇,不包括其专著和《中国文学研究》已收的篇章。收录内容..

《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

《郭沫若古典文学论文集》

《郭沫若古典文学论文集》 : 现代郭沫若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2月出版。著者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从1921年发表《诗经》研究论文,到1971年出版专著《李白与杜甫》,共计80多万字。收录于论文集的78..

《李嘉言古典文学论文集》

《李嘉言古典文学论文集》 : 现代李嘉言著。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李嘉言(1911~1967),字慎予,河南武陟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国文系,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西北师范学院(今西北师范大学)、河南师..

《两小山斋论文集》

《两小山斋论文集》 : 现代罗忼烈著。罗忼烈(1918~2009),原名罗慷烈,广西合浦人。194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先后任教于培正中学、罗富国师范学院、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东亚大学。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