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通俗演义》

    《西汉通俗演义》 :

8卷101则。今存最早刊本为明万历壬子(四十年,1612)金陵周氏大业堂刊本,题“钟山居士建业甄伟演义”,首有甄伟自序。据此序可知,作者甄伟,号钟山居士,万历间建业(今南京)人。另有明末刊《新刻剑啸阁批评东西汉通俗演义》,卷首《东西汉通俗演义序》,末署“公安袁宏道题”,其中《西汉演义》8卷100则,分卷与大业本同,唯第8卷12则比大业堂本少1则。清代翻刻本有同治十一年(1872)善成堂刊本、三余堂刊本、抱青阁刊本、渔古山房刊本、扫叶山房刊本等。

书题《西汉通俗演义》,实际上只演述了秦末至西汉初期一段历史。前几则从“胜秦师异人被掳”到“赵高矫诏立胡亥”,演述秦统一中国以及秦王朝的衰落。第10则“芒砀山刘季斩蛇”至第83则“楚霸王乌江自刎”为全书情节主体,详叙刘邦、项羽楚汉相争的故事。余下部分从“汉王改韩信封楚”写到“汉惠帝坐享太平”,主要演述刘邦诛杀韩信、陈豨、彭越、英布,巩固西汉,一统天下。

甄伟编撰《西汉通俗演义》之前,小说演述西汉历史的作品主要有明万历十六年(1588)熊大木编次之《全汉志传》、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黄化宇校正之《两汉开国中兴传志》。甄伟在《西汉通俗演义序》中说:“予为通俗演义者,非敢传远示后,补史所未尽也。不过因闲居无聊,偶阅西汉卷,见其间多牵强附会,支离鄙俚,未足以发明楚汉故事,遂因略以致详,考史以广义。越岁,编次成书。”甄伟所批评的“多牵强附会,支离鄙俚”的“西汉卷”,当指《全汉志传》或《两汉开国中兴传志》中的西汉部分。甄伟当是在这二书的基础上,“因略以致详,考史以广义”,编次成书的。该书以刘邦、项羽的矛盾冲突为主线,以刘邦与韩信等人之间的纠葛为副线。主线纵贯70个回目,并以刘邦作为焦点叙事人物,通过刘邦、项羽性格行为的分线对比,既突出了刘邦“专行仁义,不喜杀伐,广揽英雄,抚安百姓”的王者风范,又展现了项羽“性暴气刚,恃力失德,专行杀伐,略无仁爱”的霸者气度。副线则隶从于主线,与主线相伴而行,当刘邦、项羽之间的对抗尚未得到解决之时,刘邦虽与韩信在战略战术上见解不同,并导致情感不和,出现了刘邦两夺韩信帅印,韩信破齐要挟刘邦封其为齐王等纠葛,但这些纠葛总是暂时得以缓解,直到项羽败亡,它们才上升为主要矛盾,并以韩信等人的功高被杀而告终;而刘邦的寡恩薄义、冷酷无情,以及韩信的才高自负、不识时务的性格特征,也得到了充分的披露。因此,该小说叙事主次分明,主要人物性格饱满,叙事主旨突出,语言也较雅驯,有较强的可读性。

为您推荐

文章西汉两司马

文章西汉两司马:西汉文坛的文学形式主要是散文和赋,当时散文以司马迁成就为最高,赋以司马相如成就为最高,故名。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列“司马相如和司马迁”为一篇,并说:“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西汉会要➀

西汉会要:政书。70卷。宋*徐天麟撰。主要取材于《汉书》、《史记》等,仿《唐会要》体例,分帝系、礼、乐、舆服、学校、运历、祥异、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法、方域、蕃夷15门367事,以类相从,无可隶者,以杂录附之,载..

《西汉通俗演义》

《西汉通俗演义》 : 明刊本8卷101则,通行本为100回。长篇小说。明代甄伟作。甄伟,号钟山居士,明代万历间南京人,生平不详。此书始于秦公子异人被虏入赵,终于汉高祖之死,集中演述楚汉相争和汉初消灭..

《重刻西汉通俗演义》

西汉编户制度

西汉编户制度:西汉政府为控制人口流动和确保赋税征收,而实行的严密的户籍制度。即政府把民户的人口、年龄、性别和土地财产等情况详细登记在户籍上,作为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的根据。编户不得无故迁移,如果擅自流亡,抓..

《西汉演义》

《西汉演义》:林林等编文。陈宁等绘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4月至1983年3月版。14万字。2233幅图。20册。反映公元前221年至前195年27年间的史迹、农民军及六国贵族与秦王朝的战争以及楚汉之间的战争。首册《博浪..

《西汉南越王墓(考古学专刊丁种第四十三号)》

《西汉南越王墓(考古学专刊丁种第四十三号)》: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等编着。文物出版社1991年10月版。80万字。2册。1983年发掘的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墓,是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墓主为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眛。墓中出土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