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极》 :
作者穆时英。1932年1月由上海湖风书局初版,收录《黑旋风》《咱们的世界》《手指》《南北极》《生活在海上的人们》五篇短篇小说。1933年1月由上海现代书局出版了改订本,增加《偷面包的面包师》《断了一条胳膊的人》和《油布》三篇作品,该改订本同年7月再版。
穆时英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但《南北极》收录的是他最初的创作,八篇作品“气分是一贯的”(《南北极·改订本题记》),均以写实为主,表现了上海底层草民如流浪汉、强盗、工人、失业者的生活,并突显了上海社会的阶级对立。如处女作《黑旋风》,写了上海一伙以梁山好汉自居的少年工人,与以学生为主的有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叙述人“黑旋风”就是一个上海都市社会里的李逵,粗野、莽撞、义气,一心为“大哥”出手打抱不平,待坐了三个月牢出来,“一打听,知道汪大哥已带了兄弟们走了”。《咱们的世界》更是大写海盗的杀人越货,但在叙述人“海盗李二爷”眼中,那才当得上是“咱们的世界”。《南北极》一篇是小说集中较为成熟的作品,完整地写出绰号“小狮子”的乡村少年一步步迈进洋场社会的历程,做乞丐、做“瘪三”、拉车、最后到有钱人家做保镖,目睹有钱人的糜烂生活,感叹“咱们成年的忙活儿,他们成年的忙玩儿”,最终选择离开这种奴才生涯。但小说仍然不能写出这些城市无产者的出路,结尾也只能是一种茫然的反抗:“谁的胳膊粗,拳头大,谁是主子。等着瞧,有你们玩儿乐的日子!我连夜走了。”
《南北极》中的小说多采用第一人称,文字力求贴近底层民众的口语,并夹杂着俚语、粗口、黑话,读来感觉熟极而流,而又时常刻意带上流氓无产者气息,这固然与小说题材有关,但也显示出作者在文字运用方面不加克制的一面。至改订本中的《偷面包的面包师》等篇,则有所改进,在表面的铺叙之外,更在意人物心理的勾画,作品内涵有一定拓深。
穆时英《南北极》的写作受到当时左翼文学的影响,在阶级问题的描述上显得态度鲜明,文学气质上也有意粗暴。小说对城市的描写方式已经显露出海派色彩,《南北极》中已经有了新感觉派的“穆时英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