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冷佛

    王冷佛 :

北京内务府旗籍。1906年任《公益报》编辑,投身清末北京下层启蒙运动,参与创办阅报社、演说会、演说研究所,并身兼师范讲习一职。1913年起,任《爱国白话报》编辑,撰写演说,发表戏评、诗文、小说。1920年起,任《燕都报》编辑。1923年离开北京去往东北,任《盛京时报》编辑,并发表《珍珠楼》等小说多部,名噪东北地区。

影印本《冷佛作品》(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911年,根据清末北京城中耸动朝野的一桩时事公案——“春阿氏谋夫案”编述京话小说《春阿氏》,其手抄本在北方坊间流传。1913年12月16日起,将《春阿氏》刊于《爱国白话报》附张,反响强烈。读者不仅写诗作词发表阅后感言,还有人依据小说创作单弦牌子曲《春阿氏》。更有甚者,名伶田际云、梅兰芳依据小说编演新戏。《春阿氏》一时洛阳纸贵,王冷佛暴得大名。此后,又在报端发表白话短篇小说集《蓬窗志异》,仿照《聊斋志异》历述清末民初各处新闻轶事,同时还连载译作《借尸还魂》,发表社会小说《未了缘》、实事小说《井里尸》、言情小说《奈何天》、警世小说《金镪水》等多部著作。

王冷佛的小说,多取材市民生活中的事件、案件,在纪实与虚构、实录与修辞之间表现浮世民心,再现社会现实。艺术上以京语俗言的运用见长,生动活泼,富于生活气息,充分体现旗人特殊的语言才能,可谓京语教科书。

为您推荐

王充文学思想

王充文学思想 :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自小聪慧好学,勤学强记,过目成诵,博览百家之书。著述有《论衡》《政务》《讥俗》《备乏》《禁酒》《养性》等。在《论衡》中深刻地批判了以“天人感应”..

柏梁体

柏梁体 : 为七言古诗,句句用韵,一韵到底。据说汉武帝筑柏梁台,与群臣联句赋诗,用七言句,句句用韵。这种诗歌形式后来成为诗之一体,所以称为柏梁体。早期七言诗都是句句用韵的,如曹丕的《燕歌行二首》。其一..

梅曾亮

梅曾亮 : 江宁上元(今属南京)人,原籍安徽宣城,为清初历算家梅文鼎之后。道光二年(1822,一作道光元年)进士,见知于陈用光,授知县不就,后入赀官户部郎中。居京师20余年,交游甚盛。告归,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咸丰三年(1..

枚乘

梅尧臣

梅尧臣 : 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他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或“苏梅”。早以诗名,而屡试不第,天圣末以叔父梅询荫补太庙斋郎,不久任河南主簿..

殷夫

殷夫 : 浙江象山人。1924~1925年在上海民立中学读书时创作处女作《放脚时代的足印》。1926年参加革命活动,并从事文学创作。1927年4月被捕,囚禁3个月。释放后,进同济大学读书。1928年加入太阳社。这一年..

王令

王令 : 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东北)。年幼丧父,随叔祖父王乙徙于官所,遂为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少时尚意气,后折节读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为业,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等地。至和元年(1054),王安石奉诏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