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乘

    枚乘 :

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初为吴王刘濞郎中,吴王有叛心,枚乘上书谏劝,吴王不听,于是枚乘投奔梁孝王刘武。景帝时,吴王参与六国谋反,枚乘又上书劝阻,吴王仍然拒绝了他的劝告,最后兵败身死。枚乘也因两谏吴王而知名。“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拜他为弘农都尉,他不愿做郡吏,称病离职,复游于梁,为梁王的文学侍从。梁王的客卿皆善辞赋,而枚乘的造诣最高。梁王死后,枚乘回到淮阴故里。武帝即位,慕其文名,以“安车蒲轮”接他入京,因年事已高,死于途中。

  据《汉书·艺文志》,枚乘有赋9篇,今传赋3篇,其中《七发》见于萧统《文选》,《柳赋》见于《西京杂记》,《梁王菟园赋》见于《古文苑》。《临霸池远诀赋》《笙赋》两篇仅存目,见于《文选》注。

《七发》影印本(中华民国时期)

《七发》是一篇讽喻性作品。赋中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通过互相问答,构成七大段文字。主旨在于劝诫贵族子弟不要过分沉溺于安逸享乐,表达了作者对贵族集团腐朽纵欲的不满。与汉初贾谊等人的辞赋作品相较,《七发》呈现了几个鲜明的新特点:一是不以表现作者的真情实感为目的,二是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三是极尽铺叙描摹、夸饰渲染之能事,四是遣辞造语繁难华丽。这些新的特征,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枚乘散文今存《谏吴王书》《重谏吴王书》两篇。对吴王刘濞反汉,枚乘曾两次上书谏阻,痛陈利害,表现了一定的政治识见和维护统一局面的政治态度。枚乘散文善用比喻,多用排句和韵语,具有明显的辞赋特点。 

  《隋书·经籍志》有《枚乘集》两卷,已散佚;清季丁晏辑有《枚叔集》一卷,收入《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03册,辑录枚乘存世的赋、文及诗歌。其所录《杂诗》九首,早在南朝时即不能确定是枚乘的作品,后世学人也多认为伪作。近人辑有《枚叔集》。


为您推荐

梅曾亮

梅曾亮 : 江宁上元(今属南京)人,原籍安徽宣城,为清初历算家梅文鼎之后。道光二年(1822,一作道光元年)进士,见知于陈用光,授知县不就,后入赀官户部郎中。居京师20余年,交游甚盛。告归,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咸丰三年(1..

梅尧臣

梅尧臣 : 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他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或“苏梅”。早以诗名,而屡试不第,天圣末以叔父梅询荫补太庙斋郎,不久任河南主簿..

殷夫

殷夫 : 浙江象山人。1924~1925年在上海民立中学读书时创作处女作《放脚时代的足印》。1926年参加革命活动,并从事文学创作。1927年4月被捕,囚禁3个月。释放后,进同济大学读书。1928年加入太阳社。这一年..

王令

林逋

林逋 : 杭州钱塘人。少孤力学,性格恬淡,无意仕进。初游江淮间,后归隐杭州,结庐于孤山。喜欢梅花、白鹤,有“梅妻鹤子”之称,相传20年不入城市。布衣终生,是著名的隐士,常有士大夫、文人往谒,亦与范仲淹、梅尧..

林景熙

林景熙 : 温州平阳(今浙江苍南)人。咸淳七年(1271)上舍释褐。初授泉州教官,历礼部架阁,转从政郎。宋亡不仕,以诗书自娱,与会稽王英孙结盟。景炎三年(1278),元朝西藏僧人杨琏真伽掘宋帝陵,与英孙、唐珏等收拾遗骨..

殷仲文

殷仲文 : 陈郡长平(今河南高平)人。桓温女婿,桓玄姊夫。少有才藻,美容貌。得从兄殷仲堪推荐,为会稽王司马道子骠骑参军,甚受赏接,不久转咨议参军。后又为道子之子元显征虏长史。桓玄与朝廷有隙,殷仲文受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