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 北宋继唐古文运动而起的文学革新运动,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同时对诗、文也要进行革新。这场文学运动与政治斗争关系密切,其时间长,波及面广,参加者多,影响大。北宋初年,国家统一,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较为安定,一部分上层士大夫醉心太平,歌功颂德,吟风弄月,使晚唐五代以来的浮艳文风更有发展。同时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兼并日剧,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一些开明的中下层士大夫文人满怀国忧,要求改革政治,提倡写作反映现实的诗文,推崇韩愈、白居易,从而形成了对立的文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大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代表作家有柳开、王禹偁、穆修、石介等。他们举“尊韩”的旗帜,主张宗经复古,倡导写作“传道明心”的古文,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反映现实的诗歌,反对淫放颓靡诗风。第二阶段是运动高潮阶段,主要代表作家有范仲淹、尹洙、苏舜钦、梅尧臣、欧阳修和王安石、曾巩等人。他们的诗风豪放,注重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有力打击了西昆体无病呻吟的浮艳诗风。欧阳修则是整个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使古文、诗歌、文学理论批评为现实斗争服务,把运动引向自觉和深入,主张作文流畅自然,反对模拟与古奥,提出了诗“穷者而后工”的著名论点。第三阶段是运动的完成阶段,主要代表作家是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等人。王安石把诗文革新作为推行“新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文章的内容应有关“礼教治政”,“务为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最后领导这次运动取得全胜。此次诗文革新运动,是继唐代古文运动之后,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散文以及文论的发展推进了一大步。此后,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一直为元明清散文家奉为正宗。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