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②

欧阳修 : 北宋文学家。字永叙,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次年任西京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切磋诗文。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景祐三年,因为批评时政而被贬的范仲淹申辩,也遭贬为夷陵县令。康定元年(1040)召回任馆阁校勘。庆历三年(1043)知谏院,擢知制诰,大力支持范仲淹等人推行庆历新政。不久新政失败,又上书反对罢范仲淹政事,出知滁、扬、颍等州。至和元年(1054)召回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嘉祐二年(1057)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天下文风为之一变。嘉祐五年任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神宗初,知亳、蔡等州。因反对王安石青苗法,坚请辞职。熙宁三年(1070)改号“六一居士”,次年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卒谥文忠。欧阳修博学多才,精通史学、金石学,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在诗、词、散文各方面都取得卓著成就,但文学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散文。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早年学习写作平实朴素的古文,曾补缀校定《韩愈文集》。其古文理论与韩愈一脉相承又有发展,在文与道的关系上,主张道先于文,强调作者的道德修养。在语言风格上,主张“文从字顺”,提倡平实自然切于实用的文风,并以自己的古文创作起到了示范作用。他的《与高司谏书》、《朋党论》等议论文分析透辟,富有内在逻辑力量,表现了作者刚直不阿的性格。他的叙事写景抒情怀人的散文文学色彩浓厚,最能代表其散文成就。如《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秋声赋》等都是历代传诵不衰的名作。其诗歌创作成就不及散文,但也很有特色。他学习韩愈的“以文为诗”,表现出议论化、散文化的倾向,但避免了险怪生僻。如《明妃曲和王介甫作》、《紫石屏歌》等名作,都能以雄畅奔泻的笔力传达出独特的风致韵律。他还善于论诗,曾提出诗“穷者而后功”的论点,发展了杜甫、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产生过很大影响。所著《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他还擅长写词,但内容较狭窄,仍以表现恋情相思、惜春悲秋为主,词风近于冯延巳,与晏殊并称,如《踏莎行》、《蝶恋花》等词,笔调婉转,情思深挚,意境深远,是北宋婉约词的名作。欧阳修以高超的文学见识和卓越的创作实绩而成为当时文坛宗主,“天下翕然师尊之”(苏轼《居士集叙》),他领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扶植荐拔了苏轼、王安石、苏洵等一批著名文学家,成功地变革了诗风和文风,对后代影响颇大。著有《欧阳文忠公集》,有《四部丛刊》影印元刊本等。

为您推荐

欧阳山

欧阳山 : 小说家。原名杨凤岐,笔名凡鸟、罗西。湖北荆州人。1925年去北平求学,不久至广州,曾参加省港大罢工。后在南京、上海做书店编辑。1927年组织过广州文学会,主编《广州文学》。1932年在广州因组织“普罗作家同..

欧阳询貌如猿猴

欧阳询貌如猿猴 :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擅长书法,仿王羲之而险劲过之。隋时,其父欧阳纥因谋反被诛,他匿于江总家得免。江总教以书记,遂博通经史。贞观初为太子率更令,故世称其书法为“率..

欧阳詹与太原妓

欧阳詹与太原妓 : 欧阳詹,字行周,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豪放,善文,贞元八年(792)与韩愈同年登第。后游太原,与一乐妓相得,情好甚笃,分别时相约来日迎取。不久该妓思念成疾,遂剪下发髻遗赠欧阳。当欧阳遣人来迎,唯得..

欧阳彬与歌女瑞卿

梅尧臣诗赞欧阳辟与苏氏兄弟

梅尧臣诗赞欧阳辟与苏氏兄弟 :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欧阳辟跟从梅尧臣学诗,当他南归家乡时,梅尧臣在赠别诗中以凤赞美欧阳辟。苏洵带着苏轼、苏辙初进京城时,梅尧臣即以苏氏兄弟二人为奇..

欧阳修一人识考题

欧阳修一人识考题 :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晏殊主持进士考试时,出一试题让考生先对题意质疑,然而众人的问题都不合晏殊心意,最后,只有欧阳修提出的问题才抓住了试题要害。晏殊赞扬他..

欧阳修不以文名骄矜

欧阳修不以文名骄矜 : 欧阳修和宋祁共撰《新唐书》,由欧阳修作纪、志、表,宋祁作传。书成,朝廷令欧阳修统一文体,但欧阳修尊重宋祁的劳动,没作任何改动。按规定,书上只署官位最高一人姓名,但欧阳修不愿夺他人之功为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