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文学 : 金代的汉文文学,它与北宋文学有渊源关系。诗、词、文、戏剧、说唱、文论是金代文学的一大特点。金代文学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金初,这时期文学主要是借才于异代,多是来自辽、宋的文人学士在文坛上争雄竞胜。太祖在位的八九年间(1115—1123),文学作品还比较朴陋。太宗完颜晟即位以后,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诗歌创作方面,有宇文虚中的诗《在金日作》、高士谈的诗《杨花》和吴激的词《人月圆》等。作品内容多是抒写故国之思或仕金后的痛苦、矛盾之情。金代中叶,南宋王朝已与金屈辱议和,北方相对稳定,各族的生活、文化融合更进了一步,汉族的影响也更为显著。在金世宗完颜雍、金章宗完颜景在位时出现了许多诗人,其作品也较金初丰富。较著名的诗人有赵秉文,他的《长白山行》等揭露了贵族生活的穷奢极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疾苦。邓千江的《望海潮·献张六太尉》、折元礼的《望海潮·从军舟中作》可谓金词的代表作。金代后期,宣宗完颜珣迫于崛起于北方的蒙古压力,于1214年南迁,社会动荡不宁,人民走死流离。尖锐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使诗风发生了转变,出现了许多关心现实的作家,创作了不少忧时伤乱的作品。赵元的《修城去》、宋九嘉的《途中出事》等,都是反映现实的较好作品。这一时期产生的杰出诗人元好问的创作代表了金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他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家,不仅在金代文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有一席之地。院本杂剧与诸宫调的兴起和流行。早在金太宗灭亡北宋的时候,金人就把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伶官乐器收拾北归。世宗、章宗之世,与音乐有密切关系的院本杂剧已经勃兴。据元代陶宗仪的《辍耕录》卷二十五记载,“院本杂剧段数”多达700余种,可惜都已失传。“诸宫调”是金代重要的通俗文学样式。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杂以说白,用来说唱长篇故事。北宋艺人孔三传首创这种说唱形式。金代诸宫调作品流传至今的只有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和无名氏的《刘知远诸宫调》。前者成就较高,被后人称为“古今传奇鼻祖”,它直接为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的产生打下了基础。金代文学,以多种形式成功地反映了女真贵族统治下的北半部中国的社会现实。其中金诗在前期受北宋诗的影响,由于社会生活的不同,诗作一般显得质朴遒劲。到贞祐南渡以后,北宋诗人、特别是苏轼的影响仍在继续;但也有一些诗人提倡性情,“以唐人为指旧”,对于纠正宋诗的某些流弊起到一定的作用,开元、明两代诗风转变、弃宋学唐的先河。金词对于宋代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词风都有所继承,而且出现了使之并流合一的趋势。金文则以沿着“易排而散,去靡而朴”的健康道路继续发展,巩固和扩大了唐宋古文运动阵地。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