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与孙侔

王安石与孙侔 : 王安石与孙侔友情深厚。王安石当权数年,两人没有来往,旁人都认为交情已断,孙侔却不以为意。待王安石罢相,在高沙与孙侔相见,两人互慰劳苦,谈经论学,依依惜别。人们方知不可按常理猜测两人的情谊。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又云:‘子今此去来何时,后有不可谁予规。’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两公之交遂睽。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及吊元泽之丧,两公皆自忘其穷达。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荆公曰:‘退即解舟,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矣。’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为您推荐

姚嗣宗戏弄老郎官

姚嗣宗戏弄老郎官 : 一次,高若讷召姚嗣宗用早餐,忽一老郎官至,喋喋不休地谈所作新诗,毫无离去之意。姚嗣宗无奈,故意以卑俗之语应对老郎官的诗句,老郎官愤然离去,高、姚方得进餐。文莹《湘山野录》卷中:“高副枢若讷..

苏轼引史无出处

苏轼引史无出处 : 苏轼参加省试,在《刑赏忠厚之至论》一文中引史云:“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主试官欧阳修问苏轼此事出于何处,苏轼以《三国志》孔融语为据,说明所引之事是根据文意而自设,欧阳修对苏轼的聪明灵..

王安石惭陈升之

王安石惭陈升之 : 陈升之罢相后,以镇江军节度使判扬州,有事出行,即前呼后拥,喝道不绝。一次他去探望王安石,大小船只浩浩荡荡,蔽江而下,而王安石仅坐一小轿在江边相迎,相形之下,陈升之不禁为自己如此炫耀威势而羞惭。..

苏轼巧解诗谜

苏轼与王安石论诗

苏轼与王安石论诗 : 苏轼与王安石互相都很欣赏对方的诗,王安石读苏轼的诗句,叹自己平生无此句;苏轼读及王安石的骚句,则认为千余年所没有的离骚句法,今日始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五引《西清诗话》:“元..

苏轼筑堤

苏轼筑堤 : 苏轼出守东武,正遇黄河决流,水势凶猛,严重威胁着百姓安全,苏轼日夜指挥守城抗灾,引水入海。水退后,又筑长堤十余里。他作《满江红》词记述了筑堤事。杨偍《古今词话》:“东坡自禁城出守东武,适值霖潦经月,..

《贺新凉》与《贺新郎》

《贺新凉》与《贺新郎》 : 苏轼任官杭州时,一次酒宴上,官妓秀兰因沐浴后困睡而迟到,引起席上一官员的恼怒,苏轼作词为秀兰解围。因取沐浴新凉之意,故词调名《贺新凉》。后人以音相近误作《贺新郎》。杨偍《古今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