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惭陈升之

王安石惭陈升之 : 陈升之罢相后,以镇江军节度使判扬州,有事出行,即前呼后拥,喝道不绝。一次他去探望王安石,大小船只浩浩荡荡,蔽江而下,而王安石仅坐一小轿在江边相迎,相形之下,陈升之不禁为自己如此炫耀威势而羞惭。王铚《默记》卷中:“陈秀公罢相,以镇江军节度使判扬州。其先茔在润州,而镇江即本镇也。每岁十月旦、寒食,诏许两往镇江展省。两州送迎,旌旗舳舰,官吏锦绣,相属于道,今古一时之盛也。是时,王荆公居蒋山,骑驴出入。会荆公病愈,秀公请于朝,许带人从往省荆公,诏许之。舟楫衔尾,蔽江而下,街告而于舟中喝道不绝,人皆叹之。荆公闻其来,以二人肩鼠尾轿,迎于江上。秀公鼓旗舰舳正喝道,荆公忽于芦苇间驻车以俟。秀公令就岸,大船回旋久之,乃能泊而相见。秀公大惭,其归也,令罢舟中喝道。”

为您推荐

姚嗣宗戏弄老郎官

姚嗣宗戏弄老郎官 : 一次,高若讷召姚嗣宗用早餐,忽一老郎官至,喋喋不休地谈所作新诗,毫无离去之意。姚嗣宗无奈,故意以卑俗之语应对老郎官的诗句,老郎官愤然离去,高、姚方得进餐。文莹《湘山野录》卷中:“高副枢若讷..

苏轼引史无出处

苏轼引史无出处 : 苏轼参加省试,在《刑赏忠厚之至论》一文中引史云:“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主试官欧阳修问苏轼此事出于何处,苏轼以《三国志》孔融语为据,说明所引之事是根据文意而自设,欧阳修对苏轼的聪明灵..

苏轼巧解诗谜

苏轼巧解诗谜 : 王安石执政时,有人题诗于相国寺的墙壁上,人们都认为诗的内容是写一位妻子对丈夫远游及兵荒马乱的担忧。王安石罢相后,苏轼被召还到京城,有人以此诗问他,苏轼立刻看出这是一首很巧妙的诗谜,意思是王安..

苏轼筑堤

《贺新凉》与《贺新郎》

《贺新凉》与《贺新郎》 : 苏轼任官杭州时,一次酒宴上,官妓秀兰因沐浴后困睡而迟到,引起席上一官员的恼怒,苏轼作词为秀兰解围。因取沐浴新凉之意,故词调名《贺新凉》。后人以音相近误作《贺新郎》。杨偍《古今词话》..

范纯仁麦舟助葬

范纯仁麦舟助葬 : 范纯仁(1027—1101),字尧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纯仁曾受其父范仲淹之命到苏州运麦,返回时,船驻丹阳,遇见石延年,得知石延年因无资改葬亲人,滞留于此,即把麦船赠送予他,自己骑马回家。当他向父亲..

晏几道为歌女赋词

晏几道为歌女赋词 :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字叔原,号小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几道与友人沈廉叔、陈君宠常在一起饮酒,沈、陈二家有莲、鸿、苹、云四歌女,晏几道等人每作得一词,即令诸歌女演唱。后来沈、陈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