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十月

赤色十月 : 散文。瞿秋白著。作于1921年11月。收于《赤都心史》,商务印书馆1924年出版。这是我国第一篇描绘列宁形象的散文。1921年11月7日,苏联第三电力劳工工厂举行十月革命庆祝晚会。会上,在许多人发表热烈的祝词后,“无意之中,忽然见到列宁立登演坛,全会场都拥挤簇动”,“万岁声,鼓掌声,震天动地”。列宁在演讲时指出,“苏维埃政府”是“劳动者自己的政府”;“赤军”在“劳动群众心目中”已成为“自己的保卫者”。他的讲话一结束,立即在全场响起了一阵阵的“鼓掌声,万岁声,‘国际歌’乐声”。最后写一群工人们向晚会主持者邀请“伟人”列宁出席深表感激,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工人群众对自己伟大领袖的热爱。文章集中勾勒列宁在纪念会上向工人演说的场面,其余一概略而不写,剪裁精当,中心突出。

为您推荐

雪 : 散文诗。鲁迅著。发表于1925年1月《语丝》周刊第11期,收于《野草》。文章描写了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它“滋润美艳之至”,“隐约着青春的消息”;在雪野中,有血红的山茶、隐青的梅花、深黄的腊梅、冷绿..

灯下漫笔

灯下漫笔 : 杂文。鲁迅著。发表于1925年5月《莽原》第3期和第5期。作者把中国人民之命运总结为“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并坚信“前面还有道路在,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 散文。李大钊著。发表于1923年12月20日《新国民》,收于《李大钊文集》。作者针对五四落潮后不少爱国知识分子处于黑暗中徘徊的精神状态,号召人们在“艰难的国运”面前,应振奋起雄健的民族精..

没有秋虫的地方

这样的战士

这样的战士 : 散文诗。鲁迅著。作于1925年,收于《野草》。当时鲁迅正在北京与北洋军阀以及章士钊、胡适、陈西滢等文人进行笔战。文章揭露和抨击“无物之物”,他们挂着学者、文士、长者、君子等的招牌,打着“学问,道..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 散文。朱自清著。作于1925年6月。收于《朱自清文集》第2卷,1953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写作者在上海乘电车时受“小西洋人”蔑视的遭遇:因为作者平时喜欢小孩,觉得这孩子长得可爱,对他多看了几..

芭蕉花

芭蕉花 : 散文。郭沫若著。作于1924年8月,收于《橄榄》。见《沫若文集》第7卷。这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讲的是“和母亲的晕病关联着的”关于芭蕉花的故事。作者幼年时曾去天后宫偷芭蕉花想为母亲治病,结果惹父母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