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蚀

月蚀 : 散文。郭沫若著。作于1923年8月,发表于同年《创造周报》第17号,收于《沫若文集》第7卷。写“我”带着妻儿去黄浦公园看月蚀,由于公园挂着“禁止狗与华人入内”的牌子,只好忍气“披件学西洋人的鬼皮”,假充东洋人。在江边,他总觉得故乡四川的山灵水伯在远远地招呼,遐想找一个“未经斧钺的森林”,在“荒山古木之中自己去建筑一椽小屋”,过脱离尘世的隐居生活,造出一个理想世界。当看到江上的船只击鼓救月时,想到帝国主义正像狼一样吞食着祖国,那“白骨做成”的“垩白砖红的华屋”正是贫富对立的黑暗社会的写照,而自己一家在这个社会里却“瘦削得如像尸骸一样”。最后,他听到儿子们要求他天天晚上引他们到黄浦公园来时,几乎流下了眼泪。作品借天狗食月的传说,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的罪恶,抒发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爱国激情。语言流畅,写景优美,富于浓郁的诗情画意。

为您推荐

雪 : 散文诗。鲁迅著。发表于1925年1月《语丝》周刊第11期,收于《野草》。文章描写了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它“滋润美艳之至”,“隐约着青春的消息”;在雪野中,有血红的山茶、隐青的梅花、深黄的腊梅、冷绿..

灯下漫笔

灯下漫笔 : 杂文。鲁迅著。发表于1925年5月《莽原》第3期和第5期。作者把中国人民之命运总结为“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并坚信“前面还有道路在,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 散文。李大钊著。发表于1923年12月20日《新国民》,收于《李大钊文集》。作者针对五四落潮后不少爱国知识分子处于黑暗中徘徊的精神状态,号召人们在“艰难的国运”面前,应振奋起雄健的民族精..

没有秋虫的地方

这样的战士

这样的战士 : 散文诗。鲁迅著。作于1925年,收于《野草》。当时鲁迅正在北京与北洋军阀以及章士钊、胡适、陈西滢等文人进行笔战。文章揭露和抨击“无物之物”,他们挂着学者、文士、长者、君子等的招牌,打着“学问,道..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 散文。朱自清著。作于1925年6月。收于《朱自清文集》第2卷,1953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写作者在上海乘电车时受“小西洋人”蔑视的遭遇:因为作者平时喜欢小孩,觉得这孩子长得可爱,对他多看了几..

芭蕉花

芭蕉花 : 散文。郭沫若著。作于1924年8月,收于《橄榄》。见《沫若文集》第7卷。这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讲的是“和母亲的晕病关联着的”关于芭蕉花的故事。作者幼年时曾去天后宫偷芭蕉花想为母亲治病,结果惹父母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