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

少年中国说 : 散文篇名。近代梁启超作。见《饮冰室文集》。作者自记:“‘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此岳武穆《满江红》词句也。作者自六岁时即口受记忆,至今喜诵之不衰,自今以往,弃‘哀时客’之名,更自名曰‘少年中国之少年’。”文作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对外人称中国为“老大帝国”深表不满,痛斥官僚政治之腐朽无能,祸国殃民,热切盼望“有一少年中国在”,竭力赞扬年轻一代的进取精神,对他们振衰起弊把中国引向富强之路充满信心。文章夹叙夹议,感情奔放,气势纵横,与传统古文风格明显不同,很能代表梁氏“新民体”文风。

为您推荐

贺新郎·病中有感

贺新郎·病中有感 : 词篇名。清吴伟业作。见《梅村词》。顺治十年(1653)秋,清廷逼迫作者出仕,作者未能坚持气节,受秘书院侍讲之职,后又升至国子监祭酒。虽不久即告归,但失节之憾自此始终萦绕其心,致忧郁成疾。..

留客住·鹧鸪

留客住·鹧鸪 : 词篇名。清曹贞吉作。见《珂雪词》。作于康熙元年(1662)南明桂王被害于云南之后。词以咏鹧鸪寄托桂王被害之哀思。词中“瘴云”“五溪”“沙明水碧”均为桂王曾统治的南方地区景物。而“风更雨..

生查子·旅夜

生查子·旅夜 : 词篇名。清彭孙遹作。见《延露词》。写羁旅之情,而不落俗套,语言质朴无华,意境颇深。上片起二句“薄醉不成乡,转觉春寒重”,隐有李白“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意,“不成乡”一语落想亦颇奇警。后二..

踏莎行(芳草才芽)

高阳台(桥影流虹)

高阳台(桥影流虹) : 词篇名。清朱彝尊作。见《曝书亭词》。前有小序,云:“吴江叶元礼(名舒崇),少日过流虹桥,有女子在楼上,见而慕之,竟至病死。气方绝,适元礼复过其门,女之母以女临终之言告叶,叶入哭,女目始瞑..

蝶恋花·衰柳

蝶恋花·衰柳 : 词篇名。清王夫之作。见《潇湘怨词》。作于南明亡后。明亡时,王夫之曾在衡山举兵抗清,兵败后退居肇庆。此词可能就写在抗清兵败之后。词中流露作者追怀故国的无限凄情。咏物拟人,处处寄托,婉转..

长亭怨·与李天生冬夜宿雁门关作

长亭怨·与李天生冬夜宿雁门关作 : 词篇名。清屈大均作。见《道援堂词》。李天生,即诗人李因笃。雁门关,在山西代县西北,两山夹峙,形势雄峻,为重要关口。此词作于康熙五年(1666)冬,时南明已亡。作者北上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