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兼采派

唐宋兼采派 : 或称河北派。形成于清同治、光绪间的诗流派,以河北张之洞为领袖。汪国垣称“近代河北诗家,以南皮张之洞、丰润张佩纶、胶州柯劭忞三家为领袖,而张祖继、纪钜维、王懿荣、李葆恂、李刚己、王树枏、严修、王守恂羽翼之”,“此派诗家,力崇雅正,瓣香浣花,时时出入于韩苏,自谓得诗家正法眼藏,颇与闽赣派宗趣相近。惟一则直溯杜甫,一则借径涪皤,斯其略异耳……然以力辟险怪生涩之故,颇不满意于同光派之诗”(《近代诗人述评》)。张之洞论诗务以“清切”为主,明确提出“宋意入唐格”的主张,追求中和之境,反对偏锋。其与同光体的最大区别在于不喜黄庭坚及江西诗派,曾称“江西魔派不堪吟”。但推重苏轼,故陈衍谓其“乐广博而恶艰深”(《知稼轩诗序》)。而与汉魏六朝派的主要区别在于王闿运辈无取于宋,而张之洞辈并不一笔抹杀宋诗,但却无取于汉魏。夏敬观曾说张之洞论诗“以王派见薄”,“不喜人言汉魏”(《袌碧斋集序》)。可见该派并不专宗中晚唐,而有意调和于唐宋之间。除上述诗人外,一般也把湖北樊增祥、湖南易顺鼎归于该派。两人风格各有特色,而都以才情富艳见长,在晚清诗名显著。另外张之洞的幕客梁鼎芬及梁的友人文廷式,诗不列宗派,实际上也是唐宋兼采的。该派诗歌在总体上大多句调流转,以才情气势见长。

为您推荐

诗界革命派

诗界革命派 : 形成于清光绪年间的诗流派,以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代表。其名称由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而来。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十八日(1899年12月20日),因戊戌变法失败而流亡日本的梁启超,由..

西昆派

西昆派 : 形成于清光绪末年的诗流派,以李希圣、曾广钧、曹元忠、张鸿等为主要代表。该派专以李商隐为宗,与宋初西昆体相仿佛,故名。在清代最早提倡李商隐的是钱谦益。但钱以“转学多师”为原则,学古面较广。其..

南湖九子社

南湖九子社 : 一名梓乡耆会。诗社。清顺治间创立于浙江鄞县。成员九人均明遗民,为:林时跃,字遐举,号荔堂,明贡生,授大理寺评事,不就;高宇泰,初字元发,改字虞尊,别字隐学,南明鲁王授兵部郎;李邺嗣,原名文胤,以..

惊隐诗社

清末四大词人

清末四大词人 : 指清末词人王鹏运、郑文焯、朱祖谋、况周颐。王氏最先致力于词,因其大力倡导词学,奖掖后辈,著名词人文廷式、朱祖谋、况周颐等均受其教益,故推为四家之冠。他力尊词体,尚体格,提倡“重、拙、大..

小兰亭社

小兰亭社 : 诗社。清初华亭(今松江)曹氏(原籍嘉善)所创立,社员为同宗十二人(一说十六人)。主要成员有:曹谿,明诸生,入清弃去,著有《谷香》、《花啸》等集;曹勋,字允大,明崇祯元年(1628)进士,官礼部右侍郎,辞官..

遗老社

遗老社 : 诗社。清初福建莆田一批遗民诗人结此社相酬唱,所作多故国之思。主要成员有:林丙春,字叔岘,号省庵,明举人,入清不仕,有《欠山诗草》;邹逸,字竹邛,号涯西,明末诸生,入清弃去,志节高尚,诗多拗僻;黄天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