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演义

三国志演义 : 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清以后名《三国演义》。章回小说。明罗贯中著。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回。现流行的本子为一百二十回。小说的内容主要来自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同时,也吸收了元代《三国志平话》和宋元以来三国戏曲的有关情节,扬弃了《平话》与戏曲中许多不合理的、乃至庸俗的成分。为我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从汉末动乱、三国鼎立到晋统一,包容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以这一时期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为题材,通过扣人心弦的复杂冲突和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用文学作品的形式,描写了三国的形成和终结,揭示了其中的某些历史动因。东汉末年,桓灵二帝宠信宦官,“十常侍专权,卖官害民,非亲不用,非仇不诛,欺君罔上”。天下人欲食十常侍肉,而灵帝却敬之如父母。皇权旁落,宫廷内部纷争残杀。最后酿成董卓弄权,黄巾为乱,十七路诸侯讨董卓,声势浩大,但又各怀异心。曹操刺杀董卓未果,便打出旗帜,招兵买马,招贤纳士。官渡之战,曹操消灭了北方最大的诸侯袁绍,成为最大的军事势力。王允等人用计灭董卓后,曹操挟天子令诸侯,雄心勃勃。文有郭嘉、荀彧、程昱等,武有许褚、典韦、夏侯惇、张辽等。东吴孙坚父子,广泛结纳天下贤才,有鲁肃、周瑜、太史慈、甘宁、凌统等文才武将。刘备、关羽、张飞自桃园结义后,立誓安天下,先破黄巾立大功,后在讨董卓的战斗中显示非凡的英雄气势。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确定了联吴抗曹的方针。赤壁之战奠定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基石。诸葛亮在蜀中实行宽仁爱民的政策,国势逐渐强大,安居退五路,七擒孟获,巴蜀人民安享太平。关羽违背联吴路线,不但失守荆州,而且败走麦城。关、张之死使刘备不能自制,招来夷陵之战的惨败。诸葛亮六出祁山终不能征服曹魏,只落得事业未竟身先死。东吴传至孙皓荒淫无能,很快为司马氏所灭,司马氏进而灭蜀统一中国为晋。此书共涉及历史人物千余名,创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曹操、关羽、张飞、周瑜、鲁肃,乃至袁绍、吕布、蒋幹等。小说成功地描写了众多的场面,许多历史上的著名战争写得惊心动魄、扣人心弦。作为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巨著,它从多方面提供了艺术经验,一直影响着以后长篇小说的发展,在国外也享有崇高的声誉。是书版本很多,仅明万历年间就有二十多种,最早的版本当属明弘治本。卷首有蒋大器的序言,署“弘治甲寅(1494)仲春幾望庸愚子拜书”,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嘉靖壬午(1522)本同,仅加了修髯子的引序。万历年间有《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卷首为李卓吾的序,增加夹评和总评。总起来说,万历诸本与嘉靖本不同的是:一、加了图像;二、加了周静轩的诗;三、加了批评、注音、释义和考证;四、开头加了总汉歌、宗寮姓氏,结尾附一首古风;五、改二十四卷为十二卷或二十卷,改二百四十则为一百二十回,各卷加了纪年。到了清代,毛宗岗父子修改了《三国志通俗演义》,去掉李评,加上毛氏评点,加强了贬曹拥刘的倾向,并将书名改成《三国演义》,于康熙间刊行,这便是以后广为流传的版本。今通行本题《三国志演义》者主要有197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本、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题《三国演义》者主要有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后多次重印)、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

为您推荐

隋唐两朝志传

隋唐两朝志传 : 又名《隋唐志传通俗演义》。章回小说。明罗贯中原著,林瀚重编。十二卷一百二十二回。是集自隋公杨坚于陈高宗大建十三年辛丑岁(581)受周主禅即帝位起,历四世禅位于唐高祖,以迄僖宗乾符五年戊戌..

水浒传

水浒传 : 章回小说。关于它的作者,自来说法不一。一作施耐庵,一作罗贯中,或作“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施、罗皆元末明初人。近人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作。有一百零四回、一百回、一百二十回、七十回等本。小..

东汉通俗演义

东汉通俗演义 : 又名《东汉演义传》,全名《东汉十二帝通俗演义》。章回小说。明谢诏著。十卷一百四十六则。书名“东汉十二帝”,实以刘秀为主,占七卷之多。明帝、章帝以下,俱匆匆而过。无功业可述者,以它事实..

残唐五代史演义

三遂平妖传

三遂平妖传 : 又名《平妖传》。章回小说。明罗贯中著。四卷二十回。属神魔小说。叙开封府巨富胡员外,得一仙画,夜有美女从画中走出与之谈笑,其妻怒烧画,纸灰入口而孕,生女永儿。永儿遇仙姑送其“如意册儿”,按..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 又名《武穆王演义》、《大宋演义中兴英烈传》、《大宋中兴岳王传》、《宋精忠传》、《精忠全传》、《岳鄂武穆王精忠传》。章回小说。明熊大木编著。八卷八十则。叙岳飞抗金事。岳飞,字鹏..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 又名《秦王演义》、《隋唐演义》。章回小说。明熊大木编著。八卷九十节。书以隋末动乱的历史为题材。始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止于唐贞观十九年(645)太宗亲征高丽为止。隋末失政,李密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