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

全唐诗 : 诗总集。清彭定求等编。九百卷。录唐五代二千二百余家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以人系诗,首列帝王后妃,次乐府辞章,中间历朝作者大致以时代先后排列,末缀以联句、逸句、妇女、僧道、神仙、鬼怪及诸杂体诗。按此书系清圣祖玄烨敕令江宁织造曹寅于扬州开局编修,参加者有江浙两省在籍翰林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故又名《御定全唐诗》。清季振宜《唐诗》稿本,初盛唐部分收罗较为齐备,为本书底本,季书所缺者则从各方采补,采自明胡震亨《唐音统签》者最多,尤其是断章零句。所采用诸本,又予以增删修订,如删去《唐音统签》中章咒、偈颂及伪托、误收的诗作,指出误以诗题中人名为作者、篇章互见重出等现象,并搜集各种善本进行校勘,多方辑补集外逸诗。故本书体制谨严、网罗宏富,为一断代诗歌之总汇,迄今犹为治唐诗者所据之基本材料。全书诗人名下皆附小传,诗题及诗句下多保留原注或摘引有关本事,文句间常标明异文。然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及编纂时间仓促,此书亦存在明显不足,如敦煌写本中唐诗以当时尚未发现未能收入,其他文集、类书、杂史、碑碣所载录的佚诗亦有遗漏,作家与作品重见、互出、误植及误收宋、元、明人诗作之现象屡有发生,加以小传及题注讹误不少,常有编次不当、体例不纯之病,故刊行之后亦曾为人指摘。刘师培《读全唐诗发微》、岑仲勉《读全唐诗札记》、闻一多《全唐诗校读法举例》、李嘉言《全唐诗校读法》和《改编全唐诗草案》皆专文论及之。为之作补遗的,则有日本上毛河世宁《全唐诗逸》、王重民《补全唐诗》与《敦煌唐人诗集残卷》、孙望《全唐诗补逸》、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陈尚君《全唐诗续拾》诸书。另河南大学唐诗研究室所编《全唐诗重篇索引》,对其中重出诗篇作了全面、系统的整理编排。张忱石编《全唐诗作者索引》,史成编《全唐诗索引》,均可备检索。《全唐诗》传本有清康熙扬州诗局刻本和道光重刻本及光绪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又《四库全书》亦加采录。1960年中华书局据扬州诗局刻本点校印行,附上毛河世宁《全唐诗逸》三卷,并编有四角号码“全唐诗作者索引”,1979年重印。另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扬州诗局本影印刊行,亦编有四角号码索引。

为您推荐

全唐诗逸

全唐诗逸 : 诗总集。日本上毛河世宁编。三卷。补录《全唐诗》失收的唐人诗篇,计完篇六十六首、补缺六首、零句二百七十九题,涉及作者一百二十八人(其中八十二人不见于《全唐诗》)。所据皆为日本存传的中日两国..

御选唐诗

御选唐诗 : 诗总集。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敕编。三十二卷。录唐人诗分体编排,计五古六卷、七古三卷、五律(附六言)七卷、七律七卷、五排(附七排)二卷、五绝二卷、七绝五卷。前有玄烨序,称此书系在汇刻《全唐诗..

全唐诗简编

全唐诗简编 : 诗总集。河南大学唐诗研究室编,高文主编,孙方、佟培基副主编。此书系该室人员在整理、校订《全唐诗》的过程中编成,它从原书(个别篇章来自《全唐诗》外)收录的近五万首诗作中,选取较有代表性的五..

全唐诗补编

全唐诗外编

全唐诗外编 : 诗总集汇编。王重民、孙望、童养年编。共四编:第一编为王重民所编《补全唐诗》,录诗一百零四首;第二编为王重民所编《敦煌唐人诗集残卷》,录诗六十二首;第三编为孙望《全唐诗补逸》二十卷,录诗八..

五七言绝句诗钞

五七言绝句诗钞 : 又名《姚选唐人绝句诗钞》。诗总集。清姚鼐编。不分卷。录唐人绝句一百二十首,分体编排,计五绝五十首,七绝七十首。按姚氏选有《五七言今体诗钞》,仅收律诗,未录绝句。此编系其从王士禛《唐..

全五代诗

全五代诗 : 诗总集。清李调元编。一百卷,补遗一卷。录五代十国五百余家诗,按朝代及国别分编,计梁诗八卷、唐诗二卷、晋诗二卷、汉诗二卷、周诗三卷(以上为五代诗)、吴诗六卷、南唐诗十六卷、前蜀诗十七卷、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