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女诣牵牛

织女诣牵牛 : 又名《成武丁》。小说篇名。南朝梁吴均作。见《续齐谐记》。又载《三洞群仙录》卷七引《仙传拾遗》和《真仙通鉴》卷七《武丁》,文略异。篇名为后世选者所加。神仙成武丁七月七日奉召还天宫,行前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还宫,吾向已被召,不得停,与尔别矣。”问:“织女何事渡河去?当何还?”答曰:“织女暂诣牵牛,吾复三年当还。”明日,遂失所在。牛郎织女故事在我国起源甚早,先秦《诗经·小雅·大东》已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之咏。汉魏六朝时期除本篇外,尚有《白孔六帖》卷九引《淮南子》、《风俗记》所载“乌鹊为桥渡织女”事;《太平御览》卷三一引《日纬书》所载牵牛娶织女,借天帝钱不还,被驱在营室事;明冯应京《月令广义》卷一四七引《小说》所载织女嫁牵牛,因废织纴,被天帝隔绝,使一年一度相会事;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所载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之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乞巧事等。这些记载和传说大都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理想。历代诗文题咏者亦多,诸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晋陆机《拟迢迢牵牛星》、南朝宋谢惠连《七月七日夜咏牛女》、唐柳宗元《乞巧文》、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等,皆其名篇。小说、戏剧亦有演其事者,如明朱明世小说《牛郎织女传》、无名氏小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无名氏杂剧《渡天河织女会牵牛》、清无名氏杂剧《银河鹊桥》、《双渡银河》。

为您推荐

殷芸小说

殷芸小说 : 原名《小说》,因为南朝梁武帝所敕撰,又称《梁武小说》,宋时避太祖赵匡胤父赵弘殷讳,易名《商芸小说》。志人小说集。南朝梁殷芸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

荆楚岁时记

荆楚岁时记 : 笔记。南朝梁宗懔著。《旧唐书·经籍志》著录十卷,题“宗懔撰”;又二卷,题“杜公瞻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一卷,另杜公瞻本二卷。《通志略》著录二卷,题“宗懔撰,杜公瞻注”。其后各家著录..

金楼子

金楼子 : 杂著。南朝梁萧绎(自号金楼子)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俱著录为十卷,十五篇,明初已佚。今存本六卷,十四篇,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内容广..

冤魂志

洞仙传

洞仙传 : 志怪小说集。南北朝见素子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通志》等并著录十卷。《四库全书总目》道家类存目著录一卷,云“《太平广记》尝引之,..

孔氏志怪

孔氏志怪 : 又名《志怪》,或引作《孔氏志》、《孔氏志怪记》。志怪小说集。旧题孔氏著。据《太平广记》卷二七六引“晋明帝”一则,注云出孔约《志怪》,知孔氏名约。或疑即孔慎言《神怪志》,误。原书四卷,《宋..

水经注

水经注 : 地理著作。北魏郦道元著。原书四十卷,宋代已佚五卷,今本仍作四十卷,乃后人割裂改编而成。名为注释魏晋时之《水经》,实以《水经》一书为纲,“布广前文”,加以补充、发展,已二十倍于原书,自成巨著。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