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音

唐音 : 诗总集。元杨士弘编。录唐人各体诗一千三百四十一首,编为十一卷,计始音一卷、正音六卷、遗响四卷。自序称历代唐诗选本自《河岳英灵集》以下,“大抵多略于盛唐,而详于晚唐”,本书则“审其音律之正变,而择其精粹”。书前“唐音姓氏”一目,列武德至天宝末自王绩以迄张志和六十五家为唐初、盛唐诗,天宝末至元和自皇甫冉以迄白居易四十八家为中唐诗,元和至唐末自贾岛以迄吴商浩四十九家为晚唐诗;李白、杜甫、韩愈三家因“世多全集”,而未入录。其“始音”部分仅选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家诗九十三首,谓其初变六朝流靡之风而“开唐音之端”,但“未能皆纯”。“正音”部分选六十九家诗八百八十五首,按体分编,五七言古、律、绝各一卷,排律与六言绝句附;每体中再以盛、中、晚等世次分上下卷或上中下卷,大体详于初盛唐,略于大历以下,晚唐仅取许浑、杜牧、李商隐三人,并云“专取乎盛唐者,欲以见其音律之纯系乎世道之盛;附之以中唐、晚唐者,所以幸其遗风之变而仅存也”。“遗响”部分选诗三百六十三首,或为存诗不多不足以名“家”者,或为音调不纯不得列以为“正”者,旁及方外、闺秀、无名氏之诗,并加采录,“以见唐风之盛,与夫音律之正变”。每部分前面均有编者按语,各卷前亦有简要介绍,不仅明编选之用心,也述各体唐诗之流变。本书是第一部从源流正变着眼来编录唐诗的选本,实开明清两代格调论诗学之先声,于后来《唐诗品汇》诸选本在观念和体例上均有重要影响,故颇受后人推重,至谓选唐诗者“数百余年未有得要领者,独杨伯谦《唐音》颇具只眼”(明胡应麟《诗薮》)。但人们对它的“未畅其说,间有舛谬”(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也提出过种种批评;至于说它选中晚唐诗仍多,则正是其眼界开阔处,不足以为诟病。现存元至正四年(1344)刻本和明正统、成化诸刻本。明张震有《唐音辑注》十四卷(“遗响”析为七卷)、明建安叶氏广勤堂刻本、《四库全书》据以收录。又有顾璘《批点唐音》十五卷(“正音”析为十三卷,“遗响”并一卷),明嘉靖二十年(1541)洛阳温氏刻本和崇祯三年(1630)吴钺西爽堂刻本,并辑入《湖北先正遗书》;顾氏评点极其精当,为多种唐诗选本转引。

为您推荐

汇编唐诗十集

汇编唐诗十集 : 诗总集。明唐汝询编。以天干名号标为十集,不分卷。乃汇集明高棅《唐诗正声》、李攀龙《唐诗选》和钟惺、谭元春《唐诗归》三种选本所选诗,并附以唐氏自编《唐诗解》,重加整理而成。其分集即依..

唐诗艳逸品

唐诗艳逸品 : 诗总集。明杨肇祉编,闵一栻订。四卷。计《名媛集》、《香奁集》、《观妓集》、《名花集》各一卷,分别收录唐人题咏名媛、美人、妓女、花卉的诗歌,共三百七十余首(阑入梁简文帝和陈后主诗五首)。..

唐诗归

唐诗归 : 诗总集。明钟惺、谭元春编。三十六卷。录唐二百九十九家诗二千二百余首,计初唐五卷、盛唐十九卷、中唐八卷、晚唐四卷。按此编原与钟、谭所选《古诗归》十五卷合刊,总称《诗归》或《古唐诗归》,后亦..

唐诗品汇

唐诗解

唐诗解 : 诗总集。明唐汝询编。五十卷。录唐一百八十四家诗一千四百余首,分体编排,计五古十卷,七古八卷,歌行长篇(附骚体、琴操)二卷,五绝(附六言绝句)四卷,七绝六卷,五律八卷,七律六卷,五排六卷。“凡例”中..

唐诗类苑

唐诗类苑 : 诗总集。明张之象编。二百卷。录唐诗人千余家诗数万首,按类分编,计分天、岁时、地、山、水、京都、州郡、边塞、帝王、帝戚、职官、治政、礼、乐、文、武、人、儒、释、道、居处、寺观、祠庙、产业..

类编唐诗七言绝句

类编唐诗七言绝句 : 诗总集。明敖英编。不分卷。录唐人七绝三百八十首(其中阑入数首五绝),按类编排,计分吊古、送别、寄赠、怀思、游览、纪行、征戍、写怀、悲感、隐逸、宫词、闺情、时序、杂咏、道释共十五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