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老子 : 春秋末期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称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曾任周守藏室之史。传孔子适周,曾向他问礼。后退隐。其学重“道法自然”,提倡无为而治,要求回复原始社会的淳朴生活,故反对一切文化学术和高谈文化学术的“圣人”,所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老子·四十八章》)。由此对文采、音乐和其他艺术持否定态度,以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十二章》);对言辞辩说也予贬斥,以为“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四十五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八十一章》)。然其所论多“正言若反”,极富辩证机趣。故诸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二章》),“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四十五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四十一章》)等命题,均隐涵可资益文艺创作的深刻哲理。亦对中国文学批评产生重大影响。今本《老子》(又称《道德经》)共八十一章,记载其哲学观点,然是否为其亲作,历来有争论。生平事迹见《史记》卷六三。

为您推荐

墨子

墨子 : 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创始人。名翟。鲁国(一说宋国)人。曾任宋国大夫。初习儒术,后自开一派,招徒游说诸侯,使墨家成为与儒家齐名的当世显学。其学重兼爱尚同,又本下层人民利益,主张尚用节用..

韩非

韩非 : 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出身韩国贵族世家。曾与李斯同学于荀况。善刑名法术之学,为人口吃,不善言辩,却勤著述。见韩国削弱,屡谏不用,愤而退居,著述十万余言。秦王政见其书,大为叹赏,恨不能..

孔子

孔子 :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为宋贵族。少贫贱。长为委吏、乘田。又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任鲁司寇,摄行相事。后又周游列国,..

朱买臣

刘向

刘向 :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刘歆父。治《春秋穀梁传》。宣帝时,曾和王褒等人同献赋颂,官散骑谏大夫、给事中。元帝时擢为散骑宗正..

桓谭

桓谭 : 东汉哲学家、文学家。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成帝时,其父为太乐令,谭为奉车郎。王莽称帝,为谏大夫,迁掌乐大夫。光武帝时,征为待诏,后拜议郎给事中。后触怒光武帝,被贬六安郡丞,死于赴任..

王充

王充 : 东汉哲学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出身寒门,少孤。后至洛阳,游太学,曾师事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为人不慕富贵。历任郡功曹、治中等官,后罢官家居,从事著述。同郡谢夷吾上书荐充才学,汉章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