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南

召南 : 《诗经》篇章之总名。“十五国风”之一。共十四篇。与《周南》并称“二南”。汉人以为“二南”产生于陕西岐山一带;后人据诗的内容分析,认为其地域包括今河南省西南部及湖北省北部,是国风中最南的地区。据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考证,南是古国名,在今陕西省。周王将其分封给周公旦和召公奭作采邑。因采邑不能称国,故编诗者称之为“周南”、“召南”。方玉润《诗经原始》则认为召是地名,召以南的诗便称“召南”。关于产生的时间,《诗序》、郑《笺》及后来的崇“毛诗”者均认为是西周初年的作品。而据后人考证,大多数约作于西周末东周初。今人据“二南”的写作技巧远胜于《周颂》等材料,多以为是平王东迁以后之作。

为您推荐

风 : 又称《国风》。《诗经》类名之一。一般认为多是采自各地的民间歌谣。朱熹《诗集传》卷一说:“国者,诸侯所封之域;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音乐上则反映了周代各诸侯国的地方曲调。包括“十五国风”,共一..

毛诗

毛诗 : 《诗经》古文学派。相传为秦汉间人毛亨、毛苌所传。《汉书·艺文志》著录《毛诗》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但称毛公,不著其名。东汉郑玄《诗谱》始称大毛公、小毛公。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

四始

四始 : 诗经学名词。始见于《诗·大序》。对其解释,历来众说纷纭。一说指《风》、《小雅》、《大雅》、《颂》。孔颖达《毛诗正义》引郑玄答张逸云:“《风》也,《小雅》也,《大雅》也,《颂》也,此四者,人君行..

邶风

南 : 舞乐名。《诗经·小雅·鼓钟》:“以雅以南,以籥不僭。”《毛传》:“南夷之乐曰南。”一说诗体名。清崔述《读风偶识》:“南者,诗之一体。”梁启超《释四声名义》也认为:“《诗·鼓钟》篇‘以雅以南’,‘..

秦风

秦风 : 《诗经》篇章之总名。“十五国风”之一。共十篇。秦地民歌。秦本为周的附庸。西周孝王封他的臣非子于秦(今甘肃天水故秦城),疆土逐渐扩大,庄公迁犬丘(今陕西兴平县东南槐里城),襄公迁汧(今陕西陇县汧城..

豳风

豳风 : 《诗经》篇章之总名。“十五国风”之一。共七篇。豳地民歌。豳(也作邠)地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周族祖先公刘由邰(今陕西武功西南)迁于豳。西周时封于何人已无可考。西周亡,豳归秦所有。诗均作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