豳风

豳风 : 《诗经》篇章之总名。“十五国风”之一。共七篇。豳地民歌。豳(也作邠)地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周族祖先公刘由邰(今陕西武功西南)迁于豳。西周时封于何人已无可考。西周亡,豳归秦所有。诗均作于西周,是《国风》中年代最早的诗。周族重视农业,故《汉书·地理志下》说:“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一说为周公之诗。朱熹《诗集传》:“武王崩,成王立,年幼不能莅祚。周公旦以冢宰摄政,乃述后稷、公刘之化,作诗一篇以戒成王,谓之‘豳风’。而后人又取周公所作及凡为周公而作之诗以附焉。”今人又有疑其为鲁诗者。

为您推荐

风 : 又称《国风》。《诗经》类名之一。一般认为多是采自各地的民间歌谣。朱熹《诗集传》卷一说:“国者,诸侯所封之域;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音乐上则反映了周代各诸侯国的地方曲调。包括“十五国风”,共一..

毛诗

毛诗 : 《诗经》古文学派。相传为秦汉间人毛亨、毛苌所传。《汉书·艺文志》著录《毛诗》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但称毛公,不著其名。东汉郑玄《诗谱》始称大毛公、小毛公。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

四始

四始 : 诗经学名词。始见于《诗·大序》。对其解释,历来众说纷纭。一说指《风》、《小雅》、《大雅》、《颂》。孔颖达《毛诗正义》引郑玄答张逸云:“《风》也,《小雅》也,《大雅》也,《颂》也,此四者,人君行..

变风

变风 : 诗经学名词。指《国风》中作于周王朝政治衰乱时的作品。与“正风”相对。《诗·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关于区分正、变的标准,郑玄《诗谱序》以为周懿..

变雅

变雅 : 诗经学名词。指“二雅”中作于周王朝政治衰乱时的作品。与“正雅”相对。《诗·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关于区分正、变的标准,郑玄《诗谱序》以为周夷..

诗经通论

诗经通论 : 《诗经》研究著作。清姚际恒著。十八卷。经文列于前,皆分章段,句末标明叶韵;注语置于后,先论篇义,后释章旨,不训文字,亦不释草木鸟兽之名,故名。成于康熙年间,其时汉学宋学之争方炽,考据之风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