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歌

垓下歌 : 亦名《力拔山操》、《垓下帐中歌》。古歌名。西楚项羽作。见《史记·项羽本纪》。公元前202年,项羽被汉军围于垓下,兵少粮绝,夜闻汉兵高唱楚歌,疑汉军已得楚地,顿感凄切,乃夜饮帐中,慷慨悲歌,后人故名之。全诗七言四句,是一首楚歌体的抒情短歌。用楚歌特有的语气词“兮”字,表现感喟的语调,造成舒缓悠扬的节奏。慷慨悲壮,情真意切,生动地展示了主人公项羽的性格特征和英雄末路之悲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是汉楚歌体抒情短诗的代表作。清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三称它“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真极缠绵呜咽”。

为您推荐

悲愤诗

悲愤诗 : 诗篇名。东汉蔡文姬作。见《后汉书·列女传》(另有骚体《悲愤诗》,系伪作)。全诗五言一百零八句,五百四十字,是我国第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叙事诗。先叙自己蒙难的历史背景及被掳入胡途的悲惨遭..

秋风辞

秋风辞 : 诗篇名。汉武帝刘彻作。见《乐府诗集》。西汉元鼎四年(前113)秋,武帝行幸河东郡,于汾阴祭祀后土之神,然后泛舟汾河。此为舟中与群臣饮宴时所作。以描写秋日景色起兴,通过秋季泛舟燕饮欢乐的描写,抒发..

定情诗

定情诗 : 诗篇名。东汉繁钦作。见《玉台新咏》。属乐府《杂曲歌辞》。“定情”为“安定其情”之意。描写女子追求男子终遭遗弃的伤痛之情。先追述初恋情景。次写热恋,以衣饰玩好相赠。末写失恋之悲伤,刻画抒情..

公无渡河

唱经堂古诗解

唱经堂古诗解 : 研究著作。清金圣叹著。详评古诗二十首,实则评《古诗十九首》,因作者将《东城高且长》分为二首,多出《燕赵多佳人》一首。高度评价“古诗二十首”,认为“此不推为韵言之宗不可也”,并极力推重..

李陵与苏武诗三首

李陵与苏武诗三首 : 诗篇名。旧题西汉李陵作。见《文选》。旧有选本将其与《苏武诗四首》合题为《苏李诗七首》。经今人研究,实为托名之作,原作者已无考。约产生于东汉桓帝、灵帝时,内容亦非李陵在匈奴地送苏..

铙歌

铙歌 : 乐府《鼓吹曲》名。汉乐府原有二十二曲,四曲有篇无辞,现仅存十八曲,通称《汉铙歌十八曲》。初为西北民族乐曲,用铙、笳、箫、鼓等演奏,于西汉初年传至中土后被采入乐府,至武帝、宣帝时有辞,有文人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