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丛书》

    《奴隶丛书》 :

奴隶社编辑。上海荣光书局于1935年3月、8月、12月先后出版,包括叶紫的短篇小说集《丰收》,田军(萧军)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萧红的中篇小说《生死场》,共3部。荣光书局和出版社,均是为出版而暂时虚构的名称,实际是在鲁迅的指导和扶持下,由作家自费印行。

《奴隶丛书》的出版由于国民党的文化“围剿”,经历了曲折的过程。1934年萧军和萧红带着《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的手稿,来到上海见鲁迅,并得到了他的认可。在鲁迅的关怀下,连同叶紫的第1部小说集《丰收》一起推荐给黎明书店,黎明书店起初对3位年轻作家的作品作了考虑,但最终还是因为顾虑作品中的政治倾向而婉言拒绝。后来萧军等人向鲁迅建议成立奴隶社和自费出版《奴隶丛书》,得到了鲁迅的全力支持,认为“奴隶总比奴才强,因为奴隶是要反抗的”。《奴隶丛书》原先计划出10本,打算凡不能公开出版的书,包括鲁迅、茅盾和其他左翼作家的一些作品,均以奴隶社的名义印出,但实际上只出版了以上3部作品。鲁迅给3部小说分别作了序言,并以一个并不存在的奴隶社和荣光书局的名义,先出版了叶紫的《丰收》和萧军的《八月的乡村》。鲁迅比较看重萧红的《生死场》,希望这本在内容上比较隐蔽的作品能够在愿意承印的文学社公开出版,但书稿被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书报检查委员会拖至半年后未获通过。最终还是以“奴隶丛书之三”的名义自费出版,书中除了鲁迅的序言,胡风还为此做了《读后记》。

《奴隶丛书》的作者都是具有进步倾向的左翼文学作家,刊登在《生死场》中的《奴隶社小启》中写道,“我们陷在‘奴隶’和‘准奴隶’这样地位,最低我们也应该做一点奴隶的呼喊,尽所有的力量,所有的忍耐”。叶紫的《丰收》收录了6部短篇小说,除了《杨七公公过年》以流亡上海的农民为题材外,其他均取材于家乡湖南农村的生活和斗争,真实地刻画了几代农民不屈的灵魂,鲁迅评价其作品“在摧残中也更加坚实”,是富有战斗性的文学。萧军的《八月的乡村》描写了“九·一八”后一支名为人民革命军的游击队所展开的武装战争,表现了东北人民生命的强悍。萧红的《生死场》最初名为麦场,胡风从小说的描写中提炼出“生死场”的概念,得到作家和鲁迅等人的认同。萧红以她独特的印象式的散文笔法,描写了“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死的挣扎”。

《奴隶丛书》的3部小说不但是作者本人文学创作中的里程碑,也是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的代表作品,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创作实绩。


为您推荐

从奴隶到将军

从奴隶到将军 : 电影剧本。梁信编剧。发表于《人民文学》1978年第4、5期。云贵高原山区彝族奴隶小箩筐,不堪忍受封建土司的压迫,逃出了山区,参加了讨袁护国军。他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虽然被提升为军官,但由于出身低微,..

为奴隶的母亲

为奴隶的母亲 : 短篇小说。柔石著。发表于1930年3月《萌芽月刊》1卷3期。小说写江南农村妇女被“出典”的悲惨故事。春宝娘被贫病交迫的丈夫“出典”给一个秀才地主当传宗接代的工具,过着奴隶般的生活。三年后,她为地..

《为奴隶的母亲》

《为奴隶的母亲》:短篇小说。柔石作,发表于 1930 年。当时,反动的封建思想和宗法制度紧紧地桎梏着人们,妇女受害尤为深重。这篇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地从“典妻”这一特殊角度揭示了封建宗法制度下农村劳动妇..

《中国的奴隶制与封建制》

《奴隶丛书》

《奴隶丛书》 : 中国现代文学丛书。鲁迅主编。1935年上海容光书局出版。《奴隶丛书》共收小说三种:叶紫的《丰收》、田军(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和萧红的《生死场》。鲁迅分别为之作序,对它们给予..

为奴隶的母亲(文学)

为奴隶的母亲:短篇小说。柔石作。1930年发表于《萌芽》月刊。作品描述了普通农妇春宝娘为生活所迫,离开年方三岁的孩子,被丈夫典给了一个地主,在与地主生了儿子以后,地主婆夺去她的亲生骨肉,复又被遣回前夫家里的悲惨故事。..

《跳舞的奴隶》

《跳舞的奴隶》:中篇儿童小说,美国女作家波拉·福克斯着,出版于1973年。作品写爱吹笛子的十三岁贫苦少年杰西,有天被人绑架到贩运奴隶的“月光号”船上,为黑人奴隶吹笛伴舞。他在船上亲眼目睹奴隶在船上所受的种种非人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