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批评

    印象批评 :

印象是人在感受和经验外在事物时于内心之中留下的迹象,是主观的,局限于个人的瞬间反应和判断。就文学批评的历史发展而言,早期的批评多带有印象批评的色彩。当时的批评者认为,人凭借感知,即大脑对事物的印象去认识和评判事物。因此,文学批评首先要真实清晰地分辨和认识自己得到的印象。在19世纪法国文学家A.法郎士看来,优秀的批评家是能够讲述其心灵在名作之中的奇遇的人。没有客观的艺术,更没有客观的批评。英国当代学者T.伊格尔顿称为前理论的天真时代的产物,在印象批评中,“宣布‘约翰·济慈(John Keats)的作品令人愉快’或是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流露着坚毅的精神’便已足够”。

印象批评在19世纪英法等国都曾占据重要位置,认为文学本质上具有神秘性,不能对它进行纯粹客观和科学的分析描述。批评者只能谈论自己对作品的主观感受,以个人无法重复、无法验证的体验去品味文学作品,反对在文学批评中加入精确性、客观性、科学性的内容和要求。20世纪以来,随着文学批评向专业化、学理化发展,有些批评者不再满足于对作品的主观印象式表述,而是希望超越具体文本的阐释去构造理论化的批评。此种批评理论化的追求强化了批评的专业化和技术化,同时也带有弱化艺术感受力和领悟力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印象批评以其对作品整体风格的全面把握,对作品感染力的真切感受,对读者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深度召唤而仍占据文学批评版图的一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您推荐

印象主义

出版时间:1985-10 印象主义 : 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在欧洲资产阶级唯美主义与自然主义基础上形成的文艺思潮和艺术流派。起源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法国美术界,七、八十年代在法国绘画中达到鼎盛时期。印..

最后的印象

出版时间:1992-12 最后的印象 : 长篇小说。作者〔阿尔及利亚〕马立克·哈达德,发表于1958年。小说反映了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生活和斗争情景,是作者最成功的作品。小说主人公、桥梁工程师赛义德是..

台湾作家印象记

出版时间:1989-10 台湾作家印象记 : 散文集。黄武忠著。1984年5月台北众文图书公司初版。本书除《作家映象》、前言外,共分为3辑。第1辑《日据时期》:收入《退隐田园的蔡秋桐》、《致力保留汉字的郭秋生》、《..

感官印象

印象性新闻

印象性新闻:印象性新闻是记者在记叙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基础上,重点表述自己对此的主观看法、印象及情绪性、感受性的报道,有一定的主观色彩。记者在此类新闻体裁的写作中应注意可以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对所反映的事物或人物..

印象主义小说

印象主义小说 :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期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和流派,其形成的基础是自然主义与唯美主义。最初是指以法国画家莫奈为代表的绘画流派,一般认为19世纪70年代以后进入..

亡友鲁迅印象记(文学)

亡友鲁迅印象记:回忆录。许寿裳着。上海峨嵋出版社1947年10月初版。全书共分二十五章,从1902年秋,作者在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和鲁迅初次相见写起,直到鲁迅患病逝世为止。全书材料翔实,情意真切,所记均为与鲁迅先生生前交往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