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母庙石阙铭(书法)

开母庙石阙铭(书法):

【简介】:

也称《嵩山开母庙西石阙铭》。东汉延光二年(123)刻。篆书。二十五行,行十五字;下方题名十二行,行七字。在河南登封。《嵩山三阙》之一。据淸王昶《金石萃编》记:“铭二横各高一尺八寸五分,广八尺九寸五分。”上海艺苑眞赏社有影印本。人民美术出版社《秦汉石刻的篆书》收入。《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1)收入,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搨本。

【集评】:

淸冯云鹏《金石索》:“篆法方圆茂满,虽极剥落,而神气自在。其笔势有肥瘦,亦有顿挫,与汉缪篆相似。”淸潘锺瑞云:“其笔势圆满,顿折俱可推寻,足爲学者之楷法。”康有爲《广艺舟双楫》:“笔益茂密”。

【赏析】:

开母庙篆法雄浑,造型蜾扁,线条肥腴,流动感特别强烈,几如满白汉印文字。结体近似《祀三公山碑》而较规矩,字距基本整齐。最突出的是:西河的“河”字右部的“可”,用草书结构来写篆书,这在篆书中是极罕见的例子。

叶封《嵩阳刻石记》谓:“阙在啓母石(汉避讳改啓曰开)正南,其式以石条垒砌如垛,而阙其中如门,石质粗劣,空处刻什花纹。”综览《开母庙石阙铭》文字,篆法朴茂处无刀刻痕如汉铜印久经锈蚀文字。线条雄伟,大气磅礴,不逊《泰山》秦刻石,与石质不无关係。此刻特点是:以流丽婉转的线条,构成蜾扁的方形篆书。凡遇方形折角笔线,皆作小圆角环转。用一种方正不露硬角,平直内含环转的造型法则来写篆书。运笔力求自然,不加修饰,结构内舒外紧,如独步空庭。故其书风在汉篆中独放异彩。

为您推荐

封龙山颂(书法)

封龙山颂(书法):【简介】: 隷书。十五行,行二十六字。也称《封龙山碑》。东汉延熹七年(164)十月立。在河北元氏西北四十五里王村山下。淸道光二十七年(1847)爲元氏知县刘宝楠访得。移置城中文淸书院。据淸陆增祥《八琼室..

文叔阳食堂画像题字(书法)

文叔阳食堂画像题字(书法):【简介】: 东汉建康元年(144)八月十九日刻。隷书。六行,行十二字至十五字不等,有竪界格。石在山东鱼台凫阳山,道光十三年(1833)鱼台人马星垣移其家,后归长白端方,后散出。据淸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

冯焕神道阙(书法)

冯焕神道阙(书法):【简介】: 全称《汉幽州刺史冯焕神道阙》。隷书。二行,前行九字,后行十一字。又名《冯君神道阙》。据宋人着录,知爲东汉永宁二年(121)刻。石在四川渠县北新兴鄕赵家坪道旁。仅存东阙一石。据淸陆增祥《..

王稚子阙(书法)

居延相利善剑刀册(书法)

居延相利善剑刀册(书法):【简介】: 约书于王莽至建武初年(9—25)。隷书。22.6×1.2cm。共出土木简六枚。每简容三十二至四十字不等。一九七四年在居延甲渠侯官遗址出土,现藏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杂誌、《汉简..

刑徒墓砖铭(书法)

刑徒墓砖铭(书法):【简介】: 东汉永元二年(90)九月二十日刻。汉刑徒墓砖,淸代末年就曾在洛阳出土。一九六四年在洛阳发掘五百二十二座刑徒墓,出土了八百二十余块刑徒墓砖,有日期者共二百二十九块,自东汉永元十五年(103)至延..

袁安碑(书法)

袁安碑(书法):【简介】: 全称《汉司徒袁安碑》。东汉永元四年(92)闰月立。出土地不详。明万曆二十六年(1598)三月被人移置河南偃师县辛家村牛王庙内置作供案。民国十八年(1929)才爲人发现石下面有字。村人任继斌更以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