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书法)

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书法):

【简介】:

一九七三年在长沙东郊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老子》甲本和卷后的四篇古佚书合抄成一个长卷,高约24cm,宽约18cm,共四百六十四行,一万三千多字。字的行列与纬丝方向一致,每行宽0.6—0.7cm。有朱丝栏。字近篆体,据书中不避汉高祖刘邦讳推算,抄写的年代最晚在汉高祖时期(公元前206—195)。文物出版社《马王堆帛书》着录。

【赏析】:

中国书法各体,在空间审美意态上约可分两大类型,一类是静态型,如篆、隷、楷,在空间构成的总体模式上是一种向中心聚拢的内向型结构,因而又可称爲均衡型结构;一类则是动态型,如行、草,而尤以草书爲典型。其在结体上是一种以动态的中心点向上下左右开放的结构,尤其是大草,每个字的封闭空间已被打破,数字乃至一行和全篇的空间成爲一个有机整体,其意义已非仅爲一字而存。古人云草书“解散结体”、“飞空破白”即指此,这是一种开放性、参差型的空间构成方式。

本卷在书体上介乎篆隷之间,仍属静态型一类。但它与篆、隷相比却又显得活泼灵动,具有很强的动态感。但这种动态感与草书那种线条的流动和由之形成的空间跳跃却又有不同。在结体上,大体是对称、均衡式的,但全篇却几乎“字无正形”,或上仰,或下倾,欹侧有态,姿态万千。如“爲”、“也”、“有”等等,眞是意趣盎然。而在其部首组合中,本卷则又不取均衡方式,或紧或密,大小参差,如“闻”、“所”、“义”、“圣”等字,对看惯了工整端庄的小篆、隷书者而言,自然会觉得新鲜有趣。这样,本卷在每个字的体势上以倾侧之势产生一种不均衡感,而这,恰恰是静态的某种“图形”产生动感的最基本要素。而在结构内部,部首间的参差组合则又使每个字的“方块形”空间得以打破,使每个字的空间构成形成一种旣有完整性、同时又有不完整性的动态感。综上二端,本卷的空间构成便呈一种动态形式。

为您推荐

阳陵虎符铭(书法)

阳陵虎符铭(书法):【简介】: 战国末年秦国所作。虎符爲古代帝王调动军队的信物,符呈卧虎形,背上刻有文字,分爲左右两半。阳陵虎符高3.14cm,长8.9cm。相传出土于山东临城,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此符两半各刻有篆书铭文两行,共二..

五年司马成公权铭(书法)

五年司马成公权铭(书法):【简介】: 晋器,年代不详。据铭文风格推测,大约爲晋晚期物(公元前369年以前)。刻款。搨本。草篆。四行,二十九字。文物出版社《商周靑铜器铭文选》(二)收入。 【赏析】: 战国时期的刻款文字,以三晋(..

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书法)

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书法):【简介】: 西汉帛书。古隷书。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文物出版社《马王堆帛书》着录。 【赏析】: 对书法艺术而言,“隷变”,这一文字发展史上最重大的转折,其意义不仅是文字学家所云的中国..

楚王酓肯盘铭(书法)

卅二年平安君鼎铭(书法)

卅二年平安君鼎铭(书法):【简介】: 战国时期衞国器铭。拓本。大篆。八行,行二至三字不等。共二十字。文物出版社《商周靑铜器铭文选》(二)收入。 【赏析】: 衞居殷人故地,它的人也染上了殷人的灵气,似乎血管裏也流着殷人的..

秦·喜(书法)

秦·喜(书法):【小传】: 喜。姓氏不详,生于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卒于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靑年时从军,参加过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后转入官府任文职小吏,历任安陆令史、鄢令史等。司掌律令刑事,隷辖南郡。卒..

会稽刻石(书法)

会稽刻石(书法):【简介】: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巡行登会稽山而立。小篆。传爲李斯书。石久佚。元至正元年(1341),申屠以摹本重刻于浙江绍兴学宫。淸康熙时爲人磨灭。乾隆五十五年(1790)钱梅溪重刻之。中华书局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