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贞碑(书法)

高贞碑(书法):

【简介】:

全称《魏故龙骧将军营州刺史高使君懿侯碑铭》。北魏正光四年(523)六月立。正书。二十四行,行四十六字。206.4×71.6cm。额篆书阳文“魏故营州刺史懿侯高君之碑”,四行十六字。雍正、乾隆间出土。在山东德州学官。初出土搨本第八行“于、王”二字完好无损。日本《书道全集》有载。

【集评】:

淸杨守敬《激素飞靑闽平碑记》:“书法方整,无寒俭气。”徐树钧《宝鸭斋题跋》:“北魏书字淆乱已甚,恶劣亦劣亦甚。独此碑刚健中正,树欧、褚之先声,当爲北魏善书。今之习北魏者,亦当以此爲矩。”

【赏析】:

北魏正光四年的《高贞碑》是魏碑中比较着名的,历来受到书家重视。《高贞碑》是北魏碑刻中相当典型的样式,结体端严,笔画刚劲方折。然而《高贞碑》在当时已经属于相当成熟的类型了,因此尽管它的刀痕仍然十分明显,但笔划和结体并不很生硬刻板。把《高贞碑》与《吴谷朗碑》、滇南二爨相比,可以看到它在端正凛严之中另有一种灵动畅达的意味,正如杨守敬所评:“书法方正,无寒俭气。”在高俊超逸之外,《高贞碑》确实多了一点世俗人情的味道。

北魏书中另有一类如《元怀墓誌》、《王元详造像》的,结构优美,刻工精细,已经接近只见笔不见刀的地步,和《高贞碑》相比就显得笔力偏弱,精神不振。象《高贞碑》那样能于峻严中见流畅,刚劲中见灵动,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的。不过《高贞碑》在结构上特点不大,使它在碑学大振的淸末民初没有成爲影响很大的碑刻。

为您推荐

比丘尼统慈庆墓誌(书法)

比丘尼统慈庆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魏故比丘尼统慈庆墓誌铭》。亦简称《慈庆墓誌》。北魏正光五年(524)五月七日刻。常景撰文,李宁民书丹。正书。二十六行,行二十六字。65×65.6cm。一九二三年于洛阳城东山岭头村..

元谭妻司马氏墓誌(书法)

元谭妻司马氏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大魏元宗正夫人司马氏墓志誌》。北魏正光四年(523)三月刻。正书。二十行,行二十字。56.8×56.8cm。一九二七年河南洛阳安驾沟出土。曾归三原于右任氏。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

富平县东鄕邑子一百三十人造像记(书法)

富平县东鄕邑子一百三十人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魏正光三年(522)刻。正书。十五行,行十六字。后题名二列,列三行。阴题名二列,首列十二行,次列三行。《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在一片墨搨的漆黑之中,我们有幸..

贾智渊妻张宝珠造像记(书法)

高宗夫人于仙姬墓誌(书法)

高宗夫人于仙姬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魏帝先朝故于夫人墓誌》。北魏孝昌二年(526)四月四日刻。正书,十三行,行十五字。46×37.6cm。盖正书阳文三行,行十二字“大魏文成皇帝于夫人墓誌铭”。一九二六年于河南洛阳城北..

张庐墓誌(书法)

张庐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魏故张府君墓誌铭》。亦称《张庐曁妻刘法珠墓誌》。北魏正光三年(522)三月刻。正书。二十一行,行一十字。505×52cm。一九三五年河南洛阳伯乐凹村出土。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

马苗仁造像记(书法)

马苗仁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魏正光二年(521)四月刻。三面刻像,一面刻文。正书。约一百一十余字。一九三一年前发现后运至上海,仅搨十数份,石即售诸海外。《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北魏造像记有如一块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