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德墓誌(书法)

元德墓誌(书法):

【简介】:

北魏永平二年(509)十一月刻。誌质砖。正书。四行,行五至十三字不等。28.5×13cm。一九一六年河南洛阳姚凹村出土。归洛阳古物保护所。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

【赏析】:

砖铭书法的源起,一直可以追溯到秦代。由秦而下,不独其数量宏富可观,其艺术成就更是令人叹赏。

砖铭书法,以其表现形式划分,有数种类型。《元德砖誌》属于刻划型墓誌砖铭。刻划型砖铭的书法,是以刀直接刻在砖石上的,所以《元德砖誌》的书法表现出很强的随意性。其字体大小不拘,章法疏密随任,用笔简拙率意,字的结体有很大的偶然性,时出天趣,颇可玩味。通篇一派质朴天然的意象。但是,由于其用笔过分草率,使部分笔画未免单薄和浅陋。试捡“常山王”之“王”字爲例,三笔横画,锋芒刻露,势单力弱,且皆呈铁钉状,而排列也太均衡,丝毫没有变化,愈显失于板俗。另“元德”之“元”字“儿”部,用笔肥钝,“乚”画折笔处,显得死板獃笨,似用两笔相接而成,笔意不能相贯。其字体的大小,竟然悬殊百倍,这种太强烈刺眼的对比,严重地破坏了全篇的整体性和谐。而其行距之间的不合理的疏密关係,更造成了臃肿和凋疏并至的零乱局面。《元德砖誌》在丰富而多彩的砖铭书法中,实在不能算作一件成功的作品。

但作爲一种类型的书法,《元德砖誌》是自有其意义的。从中我们可以探究到它同汉、晋砖誌的递嬗关係,以及同北朝书法、特别是北朝造像书法间的渊源关係。虽然它不是一件成功的作品,然而在它中间却包含着尝试、探索和勇敢追求的精神,这种精神本身就是馈赠给后人的宝贵啓示。

为您推荐

姚伯多兄弟造像记(书法)

姚伯多兄弟造像记(书法):【简介】: 亦称《姚文迁造像碑》、《姚伯多兄弟造石文像》。北魏太和二十年(496)九月刻。正书。二十三行,行二十八、二十九字不等。140×70cm。两侧有题名。陕西耀县出土,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日本..

奚智墓誌(书法)

奚智墓誌(书法):【简介】: 北魏正始四年(507)三月刻。上圆,形式如小碑。正书。十四行,行十七字。56.5×39.3cm。一九二六年河南洛阳城北田沟南岭出土。曾归三原于右任。现存陕西西安碑林。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

马庆安造像记(书法)

马庆安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魏景明二年(501)八月刻。正书。六行,一至四行三、四字不等,第五行二字,第六行八字,署年月。日本《书道全集》着录。 【赏析】: 《马庆安造像》的书者可能是民间书法家,或者竟是出自刻工之手..

高洛周七十人造像记(书法)

元继妃石婉墓誌(书法)

元继妃石婉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魏尙书江阳王次妃石夫人墓誌铭》。北魏永平元年(508)十一月刻。正书。十八行,行二十字。57×59cm。淸宣统元年(1909)河南洛阳张羊村出土。曾归邑人张氏、常熟曾炳章、番禺陈渔春..

法雅与宗那邑等造九级浮图碑(书法)

法雅与宗那邑等造九级浮图碑(书法):【简介】: 全称《比丘法雅与宗那邑等一千人爲孝文皇帝造九级浮图碑》。北魏正始元年(504)正月立。正书。两截刻。上截文多磨灭,下截半埋土中。民国七年(1918)始出土,文尙完好。上截二十..

比丘尼法隆等造像记(书法)

比丘尼法隆等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魏永平二年(509)四月刻。正书。十二行,行七字,末行二字。 【赏析】: 在各种字体中,若论方整,当以楷书爲最。但楷书从视觉效果上看,常有许多由于笔画的左展右舒而打破其方形的感觉。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