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九日帖(书法)

廿九日帖(书法):

【简介】:

东晋·王献之书。唐摹纸本。行书。凡三行,三十字。《石渠宝笈》着录。收入辽宁省博物馆藏《万岁通天帖》。刻入《眞赏斋帖》。刊于《辽宁省博物馆藏历代法书选集》(一),《中国美术全集·魏晋南北朝书法》、日本《书道全集》(二十六)。

【赏析】:

此帖爲唐人鈎摹本,难免不渗入一些唐人书法的特点,尽管如此,仍使人感到行笔稳健自然,流畅贯通,无造作板滞的痕迹,不失晋人书法的特色。

此帖字的造型舒展大方,端正整严,并在方正的均势中加入欹侧、纵敛、高低、长短的体势,而总的趋势是左低右高,向左倾斜,打破了横平竪直的笔势,增加了字的动感和节奏感。行笔稳凖劲健,富有力度,笔画与笔画间提按转折比较明显,较多地保留了楷书用笔的特点,可以说是较典型的眞书,从此帖也可以看出献之楷书远学锺繇,近学乃父,具有深厚的功力。据史载,羲之之子,凝、操、徽、涣、献,皆得家範,而体各不同,献之得其源,不无一定道理。

此帖眞行间不时杂以草书,书写自由,不拘体式,从这一点也可见两晋特别是东晋文人偏安江南,放浪形骸,寄情翰墨,自由抒怀的风尙。

为您推荐

伯远帖(书法)

伯远帖(书法):【简介】: 东晋·王珣书。墨迹纸本,行书。25.1×172cm。凡五行,四十七字。乾隆以此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合称“三希”,因命其斋曰“三希堂”。原迹北宋时曾入内府,后屡遭流落,乾隆时又..

张永昌墓碑(书法)

张永昌墓碑(书法):【简介】: 河南洛阳出土。搨本。27×10cm。西安碑林藏。三行共二十字。爲晋末时物。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二)。 【赏析】: 晋隷远不及汉隷。厚重、古朴、奇险、秀丽,种种优点皆不及。此碑之优点在..

鸭头丸帖(书法)

鸭头丸帖(书法):【简介】: 东晋·王献之书。墨迹绢本。草书。凡二行。共十五字。26.1×26.9cm。现藏上海博物馆。《宣和书谱》、《画禅室随笔》、《妮古录》、《吴氏书画记》、《式古堂书书滙考》等着录。刻入《淳化闾..

周叔宣母黄夫人墓誌(书法)

王献之(书法)

王献之(书法):【小传】: 东晋康帝建元二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琅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第七子。尙新安公主。历官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征拜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幼学父书,次习张芝草书,善书如其..

司马芳残碑(书法)

司马芳残碑(书法):【简介】: 全称《司隷校尉京兆尹司马芳残碑》。东晋碑。无年月。一九五二年在西安西大街出土。归西安碑林。隷书。残存上截并断爲三块。碑阳十六行,行九、十字不等,碑阴上列题名十四行,下刻叙文十八行,行..

王珣(书法)

王珣(书法):【小传】: 东晋穆帝永和六年—安帝隆安五年(350—401)。琅琊临沂人。字元琳,小字法护,王导孙,王洽子。三世皆以能书称。历官吴国内史,尙书僕射、尙书令等。善行草书。传世书迹有《伯远帖》、《三月帖》。《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