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北周天和五年(570)七月刻。正书。六行,行六字。曾归山东潍县陈介祺。《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司马治中造像记》字势欹侧,用笔中含而不拘常法,转折处多用篆法的曲转笔势,不用楷书提按,所以它的点画线条气血匀畅而绵长,在柔韧中寓寄着雄强。这种刚柔并济的风格,不失爲成一家面貌的较好选择。
通篇章法疏阔淡远,在“计白以当黑”方面,实际上是佔了风气之先,颇见字外韵致。
【简介】:
北周天和五年(570)七月刻。正书。六行,行六字。曾归山东潍县陈介祺。《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司马治中造像记》字势欹侧,用笔中含而不拘常法,转折处多用篆法的曲转笔势,不用楷书提按,所以它的点画线条气血匀畅而绵长,在柔韧中寓寄着雄强。这种刚柔并济的风格,不失爲成一家面貌的较好选择。
通篇章法疏阔淡远,在“计白以当黑”方面,实际上是佔了风气之先,颇见字外韵致。
维摩誌经(书法):【简介】: 北齐石刻。无年月。隷书。十二行,行十三字。在河南武安鼓山响堂寺。《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维摩诘经书法方重安稳,气象宏阔。此书用笔厚重畅达,点画轻重变化,不乏灵动之感。用笔结体..
唐邕写经碑(书法):【简介】: 全称《晋昌郡开国公唐邕写经碑》。北齐武平三年(572)五月立。隷书。二十行,行三十四字。淸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载:“高四尺七寸,广三尺二寸。”碑在河南武安鼓山响堂寺南堂外右边前壁。..
隋人出师颂(书法):【简介】: 墨迹本。无款,传隋人书。淡牙色纸本。章草书。十四行,共九十七字。据《石渠宝笈续编》载:“纵六寸六分、宽九寸二分。”明张丑《淸河书画舫》、淸安岐《墨缘彙观》等着录。延光室有影印本。 【..
孟阿妃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齐武平七年(576)二月刻。隷书。十行,行十字。在河南偃师董家村老君洞。旧搨本首行“武”字未损,有翻刻本。《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北朝隷书虽然上承汉隷遗緖,却已入末流。由..
法远等五十人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齐武平七年(576)正月刻。正书。五行,行十八字。前后题名各三列,列十一行。《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法远等五十人造像记》字势方正紧密,用笔多见中锋并且内涵筋骨,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