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书孙权传残卷(书法)

吴书孙权传残卷(书法):

【简介】:

晋·写本《三国志·吴书》残卷。一九六五年于吐鲁蕃英沙故城出土。纸本。23×72.6cm。四十行,五百七十余字,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文物》一九七二年第八期刊载。

【赏析】:

旣不同于东汉碑刻中的八分隷书,也不同于魏晋间趋于成熟的文人楷书,它是当时流行于西部民间的一种书体,似出自写经书生之手,即“经生书”。而且,它甚至也不同于秦汉以来的简书,它比简书更接近后之楷书,更精妙灵秀,更有书卷气。

此卷虽出土较晚,但与早年出土写经风格一致,可视爲三国写经的範本。其书法介乎隷楷之间。严格地说,它应属于楷书一类,它的结字已经完全楷化,与后世一千多年通行楷书无异,只有个别字仍用古隷结构了。许多笔势也已楷化,如点、竪、撇等。只是横、捺等笔书仍用隷书波势,故可以说楷而犹存隷意,是很特别的体态。

这件抄本用笔都精妙绝伦。横势起笔露锋,但稳健而又自然,遒逸而又灵巧,旣无轻滑浮浅之感,也无张扬之态。竪笔则更见含藏内蕴,捺笔凝重朴茂,丰润苍拙,墨色浓重却毫不肥俗,古雅之气自然透出,眞令人一唱三叹,百读不厌。若没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是很难达到这种境界的。两汉以迄唐代,西部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又是丝绸路上对外开放的要道。汉文化的鼎盛,当时居于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即便西方来的使者学人,也常有善书者,而且,东汉魏晋以及南北朝,民间书法家极多,刻碑写经者多不署名。然而他们的书法艺术成就却常常使后代书家叹爲观止。此写经正是出自民间书法家之手。然其艺术的境界,却总有难以企及的地方。认眞临习研读,不仅可以医俗,而且必将丰富我们的创作。

在古代,手抄本一般是专业书匠所爲,这些人不妨可看作是民间的书家吧。民间的书法往往有两大特点,第一是比较质朴,修饰较少,与之相应的是比较自然而活泼;第二是民间书法往往较明显地体现了书法的渐进性,如果将秦简楚帛、汉代竹、帛,三国魏晋手抄书卷作总体观察,参照中国古代从甲骨到大、小篆,隷书,楷书的典範书体,我们可以较淸楚地看出中国书法在书体和书写技法上的演进轨迹。

本卷应当说是楷书,但仍然留有浓厚的隷书痕迹—严格地说,是已经带有某种楷书化的隷书痕迹。其横画不少还是以波挑收尾,但其波与隷书的绵长之势不同,是一种“短波”,或曰“隼尾波”(秃波),这种波法在传王羲之《论书十二章》中有所说明,乃是当时一种新的波法。这种波法在一捺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可以说,楷书在笔法上保留隷书最明显的痕迹便是一捺之波挑,而这种波挑在楷书中显得更加率直和明朗,本卷正可看到这种楷书对隷书旣有承继又有变化的痕迹。此外,本卷在转折处稍作顿按后折笔而下,两划相交处成一隆起结节,这是楷书的典型笔法。但在许多转折处又是稍作停留后便顺势而下,与隷书断而后起之笔法逈然有异,其间更能看出楷书笔法与隷书笔法的分道扬镳。而这两种笔法结合在一起,便从一个角度明显地体现了隷书笔法向楷书笔法的演变过程。本卷体现的新的折笔法尤堪注意,它将隷书中没有的“绞转”引入了楷书,而“绞转”一法是首先在草书(章草)中出现的,因此,楷书的笔法产生应当说尙有草书的影响。此外,本卷中出现了隷书中极少有的“点”,其形如鸱蹲石,可以看出其书写方法爲“遥空掷笔作之”,甚至有些一横乃至一捺均有这种“掷笔”法的痕迹,无疑,这对隷书笔法是一种丰富和提高。至于本卷结体取长势,一些字与字的呼应上已有初步“丝牵”的迹象,正可看作民间书法中最初的行书体萌芽,虽然它不像文人书法那么熟练和明显,但也说明,任何书法的技巧都是首先在实践中自然形成而又经有意识加工后才渐趋完美的。

为您推荐

此事帖(书法)

此事帖(书法):【简介】: 传晋王羲之书,唐摹麻笺本。草书。凡三行,二十字。《淸河书画舫》、容庚《二王墨迹见传考》着录。《郁冈斋帖》等摹刻。刊于日本《书道全集》(四)。 【集评】: 明张丑《淸河书画舫》:“《此事帖》三..

送梨帖(书法)

送梨帖(书法):【简介】: 东晋·王献之书。唐摹本,纸本,草书。凡二行十一字曰:“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三希堂法帖》有摹刻。然与此墨迹本大异。上海博物馆藏。《书史》、《宣和书谱》、《淸河书画舫》、《珊瑚网》..

邓太尉祠碑(书法)

邓太尉祠碑(书法):【简介】: 全称《冯翊护军郑能进修邓太尉祠铭》。亦称《魏故太尉邓艾祠碑》、《邓艾祠碑》、《郑宏道修邓太尉祠记》。前秦建元三年(367)六月立。石在陕西蒲城东北四十里阿村。据淸陆增祥《八琼室金石..

王兴之夫妇墓誌(书法)

好大王碑(书法)

好大王碑(书法):【简介】: 全称《高丽好大王碑》。无年月。据考爲东晋义熙十年(414)立。据《语石》载,淸光緖六年(1880)在吉林集安县太王鄕爲边民刊木发现。爲六米多高的巨碑。四面刻字。隷书。正面十一行,阴面十三行,左十..

孝女曹娥碑(书法)

孝女曹娥碑(书法):【简介】: 《曹娥碑》是东汉上虞县令度尙爲孝女曹娥写的诔词,又称《度尙曹娥诔词》,简称《曹娥诔词》。自明以来多滙刻于各滙帖中,题王羲之书。然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俱不载。南宋始有石..

十二月帖(书法)

十二月帖(书法):【简介】: 又称《十二月割至帖》。东晋·王献之书。搨本。行草书,凡五行,三十一字。墨迹早佚。原爲宋米芾所藏。刻入《宝晋斋法帖》。此宋搨《宝晋斋法帖》本,上海市图书馆藏。【赏析】: 历来记载王献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