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表造虎函刻石(书法)

张表造虎函刻石(书法):

【简介】:

东汉光和六年(183)十二月二十一日刻。隷书。五行,计四十字。淸光緖三十四年(1908)山东东平出土。今藏山东济南图书馆。

【赏析】:

《虎函刻字》与《白石神君碑》同时代。灵帝在位,正是后汉不景气的几世之一,政治、经济走下坡路,但隷书的演进却已到了日臻完备的地步。杨守敬《隷释》云:“白石神君布置方整,但缺乏汉隷气骨,全与魏晋碑相若,或后人用旧文重刻者。”这一时期的碑刻,可以说也在走下坡路。缺少生气,弃朴质而求华丽,艺术语言僵化,渐离汉隷的精神。《虎函刻石》似乎更接近于仅有三年距离的《三老赵宽碑》,字形方整,有肃穆之象。《虎函刻石》第一列“光和六年十二月丁丑”,与《三老赵宽碑》落款处“光和三年十一月丁未造”似出自一人之手。两石又同时有《华山》、《校官》诸碑的长处。

《虎函》从点画到结构比较随意。“光”字末笔,一任其长,眞如野鹤閑鸥,飘飘欲仙。“和”字左右两部分配合默契,让左敛右,游刃有余。“酉”字、“南”字上面一横纵逸而灵动,下部拘谨,以求动与静、放与收的和谐统一。“年”字四横,互相照应,茂密之中有疏朗之气,最后一横收场着实精彩。

为您推荐

张迁碑(书法)

张迁碑(书法):【简介】: 全称《汉故穀城长蕩阴令张君表颂》,也称《张迁表》。东汉中平三年(186)二月立。碑原在山东东平县,现在山东泰安岱庙,隷书。270×115cm。碑阳十五行,行四十二字。碑阴三列,上二列十九行,下列三行。额..

建宁残碑(书法)

建宁残碑(书法):【简介】: 东汉建宁元年(168)九月刻。一九七六年在山西临猗县城关翟村出土。隷书。碑面67×43cm,厚28cm。碑文残存六行五十字。字迹淸晰,现藏运城地区博物馆。文物出版社《书法丛刊》第四辑缩印辑入。 【..

耿勋表(书法)

耿勋表(书法):【简介】: 全称《汉武都太守耿勋表》,也称《耿勋碑》。东汉熹平三年(174)四月刻。在甘肃成县天城山。据淸王昶《金石萃编》记:“碑高六尺六寸,广六尺二寸。”隷书。二十二行,行二十三字。额也爲隷书,刻石宋已..

衡方碑(书法)

韩仁铭(书法)

韩仁铭(书法):【简介】: 全称《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东汉熹平四年(175)十一月刻。碑原在河南荥阳。金正大五年(1228)爲荥阳令李辅之发现。淸康熙年间曾一度佚失。后又发现,移荥阳县署。一九二五年迁置荥阳第六中学内..

熹平石经残字(书法)

熹平石经残字(书法):【简介】: 传爲蔡邕书。东汉熹平四年(175)刻,爲官方校正《五经》文字刻石。建于洛阳太学。有《书》、《诗》、《仪礼》、《公羊传》、《论语》。共四十八石。几经兵火徙乱,蕩佚无存。后自宋代偶有残石..

堂谿典嵩高山请雨铭(书法)

堂谿典嵩高山请雨铭(书法):【简介】: 又名《嵩高山石阙铭》。误称《季度铭》。东汉熹平四年(175)刻。在河南登封,刻于《开母庙西阙铭》之下。据淸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记:“高九寸五分,前八行略高分许,中有界道,广五尺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