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行禅师碑(书法)

信行禅师碑(书法):

【简介】:

唐神龙二年(706)八月立。李贞撰,薛稷书。久佚。仅淸何绍基旧藏剪裱孤本行世,册尾残损,存一千八百余字。传今在日本上海神州国光社,有正书局有影印本。

【赏析】:

《信行禅师碑》成于唐神龙二年(706),爲薛稷五十七岁作,当是其成熟期的代表作品。张怀瓘《书断》说薛稷“书学褚公,尤尙绮丽媚好,肤肉得师之半,可谓河南公(褚遂良)之高足,甚爲时所珍尙。”我们从《信行禅师碑》中可以看到,他的用笔和结体确实源于褚遂良。褚遂良尙瘦,他则显得更瘦,所不同处,褚遂良多数作品瘦中寓于委婉,薛稷则刚硬过之。当然薛稷楷书虽用笔瘦硬,但其结字疏通,故而血脉畅通,又别有一番情趣。

细观《信行禅师碑》还可发现它的点、鈎、转折也颇具特色,有斩钉截铁之感。他的这种风格对后世颇有影响,除开他的同祖兄弟薛曜受到他的沾漑外,后世名声显赫的晚唐柳公权、宋代赵佶(宋徽宗)都是从他的风格再发现变通出来的。

杜甫有诗句“书贵瘦硬方通神”,显然不是赞美的颜眞卿和张旭,他所指的瘦硬恐怕正是指薛稷和包括他在内的唐初四家的书法,从《信行禅师碑》,我们可以看到初唐这种瘦硬的时尙。

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薛稷,是欧阳询、虞世南,特别是褚遂良的忠实继承者。他的书法全宗褚书,是学褚而得其神髓的高手,堪称褚遂良的高徒。其书法虽未受到褚遂良的直接传授,但他几乎全部精心临摹过他外祖父魏徵家藏的欧、虞、褚三大家的书迹。集前贤之大成,形成自家之面目。笔态遒丽,书风爽健。在学习褚书成爲一时风尙的当时,异军突起,鹤立鷄群。《信行禅师碑》足以证之。

薛稷传世的书迹较少,有《信行禅师碑》、《昇仙太子碑阴题名》、《洛阳令郑敞碑》、《福昌县令张君淸德颂》。其中以《信行禅师碑》爲代表作品。此碑以遒丽劲媚见长,结体横向拓展,中宫收紧而四面辐射。用笔劲健有弹性,动感特强。

自中唐以后,唐代书风大变,崇尙北碑,改革南书,薛稷正处在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他应时代的变化,以虞欧爲基础,重点吸收褚书特点,独树一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从褚遂良入,却又能从褚遂良出,变褚的空灵无迹爲瘦劲实在;易褚书的行笔入楷爲实笔作楷,字字楷格。因此而成爲初唐入盛唐的重要桥樑。

为您推荐

李旦(唐睿宗)(书法)

李旦(唐睿宗)(书法):【小传】: 唐高宗龙朔二年—唐玄宗开元四年(662—716)。名旦。陇西成纪人。公元684一690、710—712年在位。延和元年禅位于隆基。謚大圣眞皇帝。年号有文明、景云、太极、延和。工草、隷书。传世书..

梁嘉运墓誌(书法)

梁嘉运墓誌(书法):【简介】: 原题《大唐故朝散大夫金州西城县令息梁君墓誌》。唐景龙三年(709)十月二日刻。正书。十四行,行二十字。51.2×31.6cm。誌石成小型碑式,圆首有额,阳文篆书“梁君墓誌”四字。淸道光元年(1821)于..

薛稷(书法)

薛稷(书法):【小传】: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唐睿宗先天二年(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阴(山西宝鼎)人。睿宗时封晋国公,历太子少保礼部尙书,人称薛少保。书学虞、欧、褚,并与之合称初唐四大家。传世书迹有《昇仙太子碑碑..

与山巨源绝交书(书法)

周善持墓誌(书法)

周善持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大周故陈州溵水县主簿周府君墓誌铭》。唐吴扬吾撰,上官珪书。唐圣曆二年(699)二月十日刻。正书。二十七行,行二十七字。69.9×69.9cm。河南省洛阳市北邙山出土。一九三二年春归李根源..

孙过庭(书法)

孙过庭(书法):【小传】: 约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唐武则天长安三年以前(648—703)。字虔礼,一作名虔礼,字过庭。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一作陈留(河南开封)人;或作富阳(属浙江)人。官至率府录事参军。博通古今,独秀文华。善书以..

孟仁墓誌(书法)

孟仁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大唐故将仕郞孟公墓誌铭》。唐垂拱元年(685)正月二十六日刻。誌高、宽50cm。正书。二十六行,行二十七字。河南省洛阳市北邙山出土。一九三二年春归李根源。李根源《曲石唐誌目》着录。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