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仁墓誌(书法)

孟仁墓誌(书法):

【简介】:

全称《大唐故将仕郞孟公墓誌铭》。唐垂拱元年(685)正月二十六日刻。誌高、宽50cm。正书。二十六行,行二十七字。河南省洛阳市北邙山出土。一九三二年春归李根源。李根源《曲石唐誌目》着录。李希泌辑入《曲石精庐藏唐墓誌》。

【赏析】:

书法界谈碑帖,往往着重在“书”,而忽视了“刻”对碑帖的最终决定作用。

一般所谓好刻手,就是能准确地把墨迹原貌再现出来,达到响搨般的效果,如许多名帖和《圣敎序》、《玄秘塔》等碑。刻手技术不行,当然不能再现墨迹的笔味,这裹又包含两种效果。北魏以前,大都重在碑刻的纪事功能,而不太讲究其书法审美,刻手不太拘泥于墨迹。一些劣手,更是自顾自凿出大量的直线、歪线、锐角、秃点,背离墨迹,再加上风化剥蚀,造成了笔墨写不出的刀石味,反而有了不同于墨迹的自身价値。唐代,碑刻的书法美被高度重视了,多请名家书丹,刻手以重现墨迹笔味爲自觉追求,那种放手直凿、发挥刀石特性的刻法没有了。因此,唐以后的碑刻,拙劣的刻手只能带来眞正的失误。

此誌前十三行刻製凖确,书迹可观。从第十四行开始,效果大不相同。感觉是字大了,行距不淸。间架松散、笔画不规整,如十四行“七月廿日”、十五行“三子任陪戎副”、十八行“山武库之基千遽”等字,尤爲明显,大约是换了刻手吧!

为您推荐

梁嘉运墓誌(书法)

梁嘉运墓誌(书法):【简介】: 原题《大唐故朝散大夫金州西城县令息梁君墓誌》。唐景龙三年(709)十月二日刻。正书。十四行,行二十字。51.2×31.6cm。誌石成小型碑式,圆首有额,阳文篆书“梁君墓誌”四字。淸道光元年(1821)于..

薛稷(书法)

薛稷(书法):【小传】: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唐睿宗先天二年(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阴(山西宝鼎)人。睿宗时封晋国公,历太子少保礼部尙书,人称薛少保。书学虞、欧、褚,并与之合称初唐四大家。传世书迹有《昇仙太子碑碑..

与山巨源绝交书(书法)

与山巨源绝交书(书法):【简介】: 墨迹本。唐李怀琳书。纸本油素双鈎。草书。一百五十九行,凡一千二百零九字。帖前徐霖篆书引首:“唐李怀琳绝交书”六字;帖后有“天监三年九月廿三日进入云”押字及“湘东所进绝交”、“草..

周善持墓誌(书法)

朱怀智墓誌(书法)

朱怀智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大唐朱府君墓誌并序》。唐景龙四年(709)四月刻。正书。二十行,行二十二字。51×51cm。曾归张钫千唐誌斋。文物出版社辑入《千唐誌斋藏誌》。 【赏析】: 用笔谨严精劲,点画规矩方正,极爲..

金义墓誌(书法)

金义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唐左骁衞翊衞金义墓誌》。唐文明元年(684)七月刻。正书。十七行,行十七字。37.5×37cm。有方界格。原誌无题,据誌文内容拟定。曾归张钫千唐誌斋。北京文物出版社辑入《千唐誌斋藏誌》。..

于大猷碑(书法)

于大猷碑(书法):【简介】: 全称《唐明堂令于大猷碑》。唐武周圣曆三年(700)立。据《金石萃编》:“碑高九尺三寸,宽四尺四寸。”正书。三十行,行六十三字。撰、书者姓氏泐。在陕西三原县北三家店。日本《书道全集》着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