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通妻陶贵墓誌(书法)

张通妻陶贵墓誌(书法):

【简介】:

全称《大将军昌乐公府司士行参军张通妻陶墓誌》。隋开皇十七年(597)三月刻。正书。十九行,行十九字。36.6×36.2cm。陕西咸宁出土。曾归张伯英,现藏陕西西安碑林。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

【赏析】:

隋朝享国仅三十余年,一般说来没有十分独特的书风,它上承魏晋,下啓初唐,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个过渡时期。前后两代的书风,它都兼而有之,神骏宕逸、沉挚朴拙的六朝风韵逐步减弱,代之以兴的是端严峻整、绵丽遒逸的时尙,并渐次融入初唐风貌之中。

此墓誌布局疏朗整肃,字形方中见长,结体疏密有致,用笔顿挫显明,在波磔等笔画上表现最爲突出,甚有沉雄刚劲之气。如“天”、“长”、“是”等字的捺画,就非常朴茂丰厚;“暹”、“还”、“逝”等字的“走之”旁上作两点,中唐颜眞卿就是如此写法;而“花”、“香”、“庄严”、“善果”等字更是与颜书《多宝塔碑》中字一个模样。颜氏书法由褚而上溯魏晋,从这裏可透消息。(夏昌谦)

隋朝虽然年祚不长,但开国后二十年的稳定局面爲文化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一时期的书法作品有《龙藏寺碑》《董美人墓誌》《啓法寺碑》等,这些在书法史上都享有盛誉。《张通妻陶贵墓誌》即同一时期作品。

墓誌整体布局横竪成行,界之以格。界格上下略长,左右稍窄。字与字之间稍微疏松,但由于界格的作用,非但不显松散,观之反觉爽朗。用笔方圆兼用,竪、竪鈎,长撇的起笔较重,藏锋居多,横画起笔侧入、裹锋运行,回锋收笔,笔画波折微小,较爲平直。竪鈎、弯鈎写得劲拔有力度,凡转折处有稜有角,纵观通篇文字的用笔,觉其顿、挫分明,运笔全力以赴,骨力劲峭,且有魏隷之遗意。结字取纵势。作者虽注意了穿揷,避就然不免白璧微瑕之嫌,比如第十行的“电影”二字,雷字的第一笔短横与第三笔“一”间距过密,与其它笔画间距相比,显得比例失调;“影”字的“景”旁,上疏下促,右侧三短撇安排松散,用笔也有欠佳之处;第十四行的“还”字的“辶”的长捺写得失势,正所谓毫髮死生,一捺不得势,整个字也显得呆滞乏韵趣。

平心而论此石骨力峭拔是其所长,然结体稍逊,而寒俭少蕴藉是其疵瑕。但此石毕竟是唐楷之先声,不成熟处在所难免,况此石与唐朝大书家欧阳询之书风不无暗合之处,亦当爲书学界所重。

为您推荐

王荣曁妻刘氏墓誌并盖(书法)

王荣曁妻刘氏墓誌并盖(书法):【简介】: 周大成元年(隋仁寿四年,604)十月刻。隷书。二十四行,行二十四字。盖阳文篆书“魏宁朔将军左箱直长王君刘夫等墓誌”,四行十六字。河南洛阳出土。曾归三原于氏。现藏陕西西安碑林。赵..

陈茂碑(书法)

陈茂碑(书法):【简介】: 隋开皇十八年(598)十一月立。正书。三十二行,行七十六字。额阳文篆书“大隋上开府梁州使君陈公碑”三行十二字。中段全泐,上下所存无几。有方界格。 【赏析】: 隋《陈茂碑》虽係无名书者所作,却不..

郭休墓誌并盖(书法)

郭休墓誌并盖(书法):【简介】: 隋仁寿二年(602)八月刻。隷书。十六行,行十六字。38×37.5cm。盖阳文篆书“大隋处仕郭君墓誌铭”三行九字。河南洛阳三里桥出土。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 【赏析】: 隋隷已无..

大兴国寺塔铭(书法)

宋睦墓誌(书法)

宋睦墓誌(书法):【简介】: 隋开皇十八年(598)十月刻。正书。十八行,行十二字。侧一行十字。24×52.8cm。涞源出土。曾归天津姚贵昉。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 【赏析】: 誌铭未刻出方格界栏,但每行均爲十二字,..

牛头山舍利塔铭(书法)

牛头山舍利塔铭(书法):【简介】: 隋仁寿四年(604)刻。正书。十一行,行十三字,有方界格。额正书“大隋皇帝舍利塔铭”二行八字。淸光緖二十六年(1900)七月潼川三台县牛头山出土。移置文庙《干禄碑》侧。 【赏析】: 《牛头..

诸葛子恒平陈颂(书法)

诸葛子恒平陈颂(书法):【简介】: 亦称《诸葛子恒等造像颂》、《平陈纪功碑》、《陈叔宝纪功碑》。隋开皇十三年(593)四月刻。正书。碑阴二十二行,行二十二字。首三行,行四至六字不等。碑阴四列:首列六行,二列二十一行,三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