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梁泉□君残碑(书法)

河东梁泉□君残碑(书法):

【简介】:

隋开皇十三年(593)立。正书。二十行,行存十四至二十八字。

【赏析】:

楷书始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鼎盛于隋唐,在此残碑中,可见隋唐书风之一斑。

此碑结体平稳,疏密停匀,凝重端庄,抱合严谨,左倾右抬,敛张有致。用笔方遒,方圆并蓄,柔中带刚,内含筋骨,实爲一笔“好字”。“沦”、“实”二字颇近欧阳询《九成宫》意态。论结字势态,又有点近颜眞卿的《多宝塔》。

然不足之处是点画过于平和板滞,缺少生气,力求平整和单字外形大小统一,似有向后来历代书家痛恶疾首的“馆阁体”举步之势。残碑上半部不甚淸晰,下半部尤其“之”、“相”、“实”三字相承,“称”、“皇”、“隋”、“实”并列,字形外围大小均等,笔画横竪少变,仿如铅字一般,彼此间无节奏旋律之流畅默契,字字相互独立,冷酷无情,后来“馆阁体”形成之源头,可追溯于此,此乃学书者当戒。“馆阁体”后来发展爲老宋体,进而发展爲现在通用的“铅字”。诚然,“铅字”在实用领域,特别对中国现代文明的贡献是不可诋毁的,但是,“铅字”是一种美术字,它产生于统一模式中,特点爲平和、规矩、大小相近、上下齐平,个个淸晰端庄,这虽也是美,但这种“美”是彼此孤立的美,字与字之间的旋律、节奏内在联繫给抽掉了,故不能“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凖,起伏隐显,阴阳向背,皆有意态”,也就不能成爲“书法艺术”了。“美术字”和“书法”是有不同追求的,“书法”裏的字是在一定的“势”中“随势”产生出来的,如同人的肢体关节一般,反之则血脉不通。虞世南云:“故兵无常阵,字无常体矣。谓如水火,势多不定,故云字无常体也。”此碑追求字字平正、大小相近,上下齐平,字如算子,走的正是与“书法艺术”“分道扬镳而趋向”“馆阁体”、“铅字”的道路,作爲实用美术,这条路是可以走走的,而要立志于光扬书法艺术,这条路当然是走不通的。

为您推荐

陈茂碑(书法)

陈茂碑(书法):【简介】: 隋开皇十八年(598)十一月立。正书。三十二行,行七十六字。额阳文篆书“大隋上开府梁州使君陈公碑”三行十二字。中段全泐,上下所存无几。有方界格。 【赏析】: 隋《陈茂碑》虽係无名书者所作,却不..

郭休墓誌并盖(书法)

郭休墓誌并盖(书法):【简介】: 隋仁寿二年(602)八月刻。隷书。十六行,行十六字。38×37.5cm。盖阳文篆书“大隋处仕郭君墓誌铭”三行九字。河南洛阳三里桥出土。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 【赏析】: 隋隷已无..

大兴国寺塔铭(书法)

大兴国寺塔铭(书法):【简介】: 隋仁寿二年(602)四月刻。正书。十四行。行字不等。 【赏析】: 请勿因隋代生存几十年而忽略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位置。并不因其时代生存的短暂而默默无语。我国现在最早的一幅山水画便是这..

宋睦墓誌(书法)

牛头山舍利塔铭(书法)

牛头山舍利塔铭(书法):【简介】: 隋仁寿四年(604)刻。正书。十一行,行十三字,有方界格。额正书“大隋皇帝舍利塔铭”二行八字。淸光緖二十六年(1900)七月潼川三台县牛头山出土。移置文庙《干禄碑》侧。 【赏析】: 《牛头..

诸葛子恒平陈颂(书法)

诸葛子恒平陈颂(书法):【简介】: 亦称《诸葛子恒等造像颂》、《平陈纪功碑》、《陈叔宝纪功碑》。隋开皇十三年(593)四月刻。正书。碑阴二十二行,行二十二字。首三行,行四至六字不等。碑阴四列:首列六行,二列二十一行,三列二..

桥绍墓誌(书法)

桥绍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隋故桥大夫墓誌铭》。隋开皇五年(585)十月刻。隷书。十五行,行十六字。35.5×35cm。一九二八年河南洛阳城东三里桥出土。曾归三原于氏。现藏陕西西安碑林,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