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显达碑(书法)

孟显达碑(书法):

【简介】:

隋开皇二十年(600)十月立。正书。二十六行,行四十九字。额阳文篆书“魏故假节龙骧将军中散大夫泾州刺史孟君之碑”四行二十字。孟显达仕于魏,隋始立碑。淸宣统二年陕西出土,遂用作石椁。旧搨惟首行缺三十八字,二行缺二字。近搨剥落渐多。

【赏析】:

被誉爲“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以其出土较早,历代书学家未免过誉溢美。而堪与《龙藏》相媲美的《孟显达碑》则又以其沉埋太久而鲜爲书家所知,而且《孟》碑石完好缺字极少,字数特多,实在极可珍重。

是碑楷文篆额。书法也极严谨,通篇一千余字都写得十分认眞,可谓一丝不苟,且字字入格,也称得上楷书的一种範本。其书笔势娟秀圆润,圆笔方转。结字冲融婉媚,属秀逸娴雅一路。考其源则仍属二王家法,说它是碑中能品,似不爲过。

以柔媚而略感势弱,似乎南朝诸品大都有此通病。旧说褚(遂良)虞(世南)得力于《龙藏寺碑》,但如果把虞之《夫子庙堂碑》和褚之《孟法师碑》加以比较,则可知其源也不能忽略了《孟显达碑》。只是虞世南更见端严,褚遂良更见劲俏,而《孟显达碑》更显得圆润秀逸而已。

为您推荐

李景崇造像记(书法)

李景崇造像记(书法):【简介】: 隋开皇七年(587)八月刻。正书。十行,行八字。27.6×36.6cm。 【赏析】: 唐代是楷书发展的鼎盛时期。唐楷这座楷书艺术的最高峰决定了唐代法度森严的“尙法”书风的凛然之气。然而唐楷的黄..

袁子才造像记(书法)

袁子才造像记(书法):【简介】: 隋开皇八年(588)四月刻。正书。八行,行十二字。在河北磁县响堂山下层第一窟左壁后。 【赏析】: 《袁子才造像记》字势方广开朗,用笔轻劲瘦硬,时杂隷书笔意,从而避免了僵死不化的弊病。由于它..

仲思那四十人造桥碑(书法)

仲思那四十人造桥碑(书法):【简介】: 全称《大隋兖州高平县石里村仲思那等四十人造桥之碑》。隋开皇六年(586)二月立。正书。上截,记十八行,行十八字。下截,题名二列,列十八行。119.9×72.3cm。碑中别字甚多。侧有“上元八..

谢岳曁妻关氏墓誌并盖(书法)

信行禅师铭塔碑(书法)

信行禅师铭塔碑(书法):【简介】: 隋开皇十四年(594)正月刻。正书。二十九行,行四十七字。有方界格。额阳文篆书“故大信行禅师铭塔碑”三行九字。在河南汤阴西北石林村东法隆寺门外。 【赏析】: 一谈楷书,必宗晋唐,晋唐中..

王俱等四十人造像记(书法)

王俱等四十人造像记(书法):【简介】: 隋开皇五年(585)十一月刻。正书。十二行,行十八字。前题名三列;首列十三行,次列十行,三列六行。后题名三列,列十五行。上像旁题名四行。 【赏析】: 北魏的造像石刻发展到隋朝,已成强弩之..

赵芬残碑(书法)

赵芬残碑(书法):【简介】: 全称《淮安定公赵芬残碑》。隋开皇五年(585)立。正书。二石:一石存十三行,行三十字。一石存十二行,行二十九字。66.6×33.3cm。在陕西西安。日本《书道全集》着录。 【集评】: 康有爲《广艺舟双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