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砖刻墓誌(书法)

高昌砖刻墓誌(书法):

【简介】:

高昌延昌十七年(577)正月立。正书。五行,行八字,出土于西北边疆。

【赏析】:

高昌国在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所以后人对它多不注意。据砖誌所录“延昌十七年丁酉”,爲南北朝的陈和北齐之际。当时魏碑已经风靡了整个北方。在南方,也已经有了从齐到梁的书法高潮。我们一看此碑就可以推断出:当时西域部落也已受到汉人后裔在语言风俗、文物制度方面的巨大影响,它与中原文化发展已大同小异,故其官爵亦多与汉族相同。此碑中“功曹吏”之称,就是其中一例。

此碑乍看起来似不如其它书体那样严谨、秀美。但细细品味之余又不难看出其在稚拙淳朴中表现出的书法艺术风貌。它那种把稚纯的气势孕育在自然姿态之中,正是隷书向楷书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书体必有的现象;同时又是一种天眞烂漫的生命力的表现。它富于变化,呈现出多种面貌。或隷味浓厚、或楷意十足,无常态定式,在不经意中往往自然地流露出作者的艺术追求。统观整幅作品的大气氛,虽然没有严谨的法度,却脱去了着意装饰的外衣,或许正因爲无意雕饰,使作者放松了刻写时的严谨心理,从而较好地表现了生机盎然的效果。

为您推荐

维摩誌经(书法)

维摩誌经(书法):【简介】: 北齐石刻。无年月。隷书。十二行,行十三字。在河南武安鼓山响堂寺。《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维摩诘经书法方重安稳,气象宏阔。此书用笔厚重畅达,点画轻重变化,不乏灵动之感。用笔结体..

唐邕写经碑(书法)

唐邕写经碑(书法):【简介】: 全称《晋昌郡开国公唐邕写经碑》。北齐武平三年(572)五月立。隷书。二十行,行三十四字。淸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载:“高四尺七寸,广三尺二寸。”碑在河南武安鼓山响堂寺南堂外右边前壁。..

隋人出师颂(书法)

隋人出师颂(书法):【简介】: 墨迹本。无款,传隋人书。淡牙色纸本。章草书。十四行,共九十七字。据《石渠宝笈续编》载:“纵六寸六分、宽九寸二分。”明张丑《淸河书画舫》、淸安岐《墨缘彙观》等着录。延光室有影印本。 【..

董美人墓誌(书法)

孟阿妃造像记(书法)

孟阿妃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齐武平七年(576)二月刻。隷书。十行,行十字。在河南偃师董家村老君洞。旧搨本首行“武”字未损,有翻刻本。《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北朝隷书虽然上承汉隷遗緖,却已入末流。由..

法远等五十人造像记(书法)

法远等五十人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齐武平七年(576)正月刻。正书。五行,行十八字。前后题名各三列,列十一行。《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法远等五十人造像记》字势方正紧密,用笔多见中锋并且内涵筋骨,点画..

平等寺碑(书法)

平等寺碑(书法):【简介】: 全称《冯翊王高润平等寺碑》。亦称《冯翊王高润移像碑》。北齐武平三年(572)八月立。正书。二十八行,行五十三字。上截字漫漶已甚。额篆书阳文。在河南偃师义井铺北。《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