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北齐天统四年(568)十二月刻。正书。两面刻。共十九行,行四至五字不等。石曾归端方。《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郭铁造像记》结体挺拔开阔,用笔以侧锋取势,点画线条肥厚而凝重,它那抑扬顿挫的态势具有鲜明的节奏感。作品虽然有较强的外耀精神和张力,却能避免强悍和剽追;旣能庄重平和,又不失于呆板滞涩;富于形式感,呈现出体现儒家精神的堂皇正大的气象。
北朝碑版常见刀痕斧迹,往往因之被人强爲派别和彷效摹拟。但是《郭铁造像记》往来笔迹意势十分淸楚,学习北朝书法的人当由此窥其门径。
【简介】:
北齐天统四年(568)十二月刻。正书。两面刻。共十九行,行四至五字不等。石曾归端方。《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郭铁造像记》结体挺拔开阔,用笔以侧锋取势,点画线条肥厚而凝重,它那抑扬顿挫的态势具有鲜明的节奏感。作品虽然有较强的外耀精神和张力,却能避免强悍和剽追;旣能庄重平和,又不失于呆板滞涩;富于形式感,呈现出体现儒家精神的堂皇正大的气象。
北朝碑版常见刀痕斧迹,往往因之被人强爲派别和彷效摹拟。但是《郭铁造像记》往来笔迹意势十分淸楚,学习北朝书法的人当由此窥其门径。
慕容士建等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齐武平二年(571)六月刻。正书。三十一行,行八字。《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慕容士建等造像记》结体方正疏阔,用笔倔强曲拗、多骨而微肉,转折处不作明确的楷法提按,採用虬..
高昌写本急就篇(书法):【简介】: 一九六〇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三三七号墓出土,延昌八年(568)书,正书。今存新疆博物馆。《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一册、《书法丛刊》第十一辑收入。 【赏析】: 高昌远在西域,其砖文传搨和着..
韩永义等造七佛宝堪碑(书法):【简介】: 北齐天统三年(567)三月立。正书。十九行,行十六字。右题名四列,列六行。左题名三列,列六行。上像旁题名四人。石在河南偃师城西义井铺北,流传国外。《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法朗造像记(书法):【简介】: 全称《比丘法朗造像》。北齐天统四年(568)四月刻。正书。十六行,行十二至十五字不等。《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法朗造像记》在一定程度上留下了工匠凿刻的痕迹,剔除这个因素之后..
曹恪碑(书法):【简介】: 全称《谯郡太守曹恪碑》。北周天和五年(570)立。正书。二十六行,行五十一字。旧在山西安邑,移置太原傅靑主祠。旧搨本三行“君即其后”之“其后”二字未泐。《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集评】: 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