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肱墓誌(书法)

高肱墓誌(书法):

【简介】:

俗误称《公孙肱墓誌》。北齐天统二年(566)二月刻。隷书。十八行,行十八字。48.8×41cm。盖篆书“齐故仪同□公孙墓誌”三行,行三字。淸光緖年间河南安阳出土。曾归福山王懿荣、长白端方。后归武进陶湘。誌佚。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

【集评】:

梁啓超《碑帖跋》:“……书却凝重遒美,无比北齐纤诡之习。”

【赏析】:

此誌或题作《公孙肱墓誌》,误。高肱,字如肱,死时年仅九岁。本人无仕历可言,借其祖父“仪同三司”的职衔题于誌盖,作《齐故仪同公孙墓誌》。这也是封建社会门第陋习的一种表现。题记者不识,误以“公孙”爲姓,故误。誌盖篆书,蚀损较重。誌文隷书,保存十分完好,如同新刻。

北齐正处于由隷向楷过渡的时期。其时隷书、楷书均爲通用之书体。故北齐墓誌大都楷隷杂处,往往生硬,不得和谐。此誌书法笔法淸劲,气象娴静而有飞动之势。其间的小楷“曹”、“智”、“勇”、“易”等字技巧娴熟,风姿秀雅,与二王楷书几无二致。特别难能可贵的是:此誌虽然楷、隷杂处,却能处理得非常和谐,毫无生硬拼凑之感,其妙处在于楷中有隷,隷中有楷,而以统一的笔势和静穆的意象使其达到和谐,使人不由得联想到淸代郑板桥的书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谓北齐墓誌中的上乘之作。

为您推荐

法仪百余人造定光像记(书法)

法仪百余人造定光像记(书法):【简介】: 北齐河淸元年(562)刻。正书。十九行,行六字。曾归潍县陈介祺。《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赏析】: 此刻书无疑出自一位善书者之手。那宽和的形体,随意的用笔,以及字与字之间无形的联..

许儁法义等三十人造像记(书法)

许儁法义等三十人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齐皇建二年(561)十月刻。正书。十四行,行十六字。题名二列,曾归潍县陈介祺。《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从这件作品的搨片来看,碑表之石面较爲光洁,少剥泐,因而黑底白字,..

郭贤造像记(书法)

郭贤造像记(书法):【简介】: 全称《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郏州柱国吴公总管府长史昌乐县开国公郭贤造释迦牟尼像》。北周保定四年(564)五月刻。像石四面刻。正书。二十一行,行二至六字不等。曾归潍县陈介祺..

崔昂前妻卢修娥墓誌(书法)

大般涅槃经卷第六(书法)

大般涅槃经卷第六(书法):【简介】: 该卷写于北朝晚期。白麻纸质。缺首尾,99×26.4cm。存五十三行,行十七字。每行20.3×1.86cm。淸光緖二十五年(1899)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敦煌遗书书法选》曾予..

李季晖造像记(书法)

李季晖造像记(书法):【简介】: 又称《妙法莲花经并造像记》。北齐天保十年(559)二月刻。四面刻:记一面,十行,行十九字;刻《妙法莲华经观世音普门品第二十四》,二面共记四十三行,行三十八字;题名一面,五列,列十行。上像旁题名七人..

贺屯植墓誌(书法)

贺屯植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周故开府仪同贺屯公之墓铭》。北周保定四年(564)四月刻。正书。二十五行,行二十二字。37×37cm。陕西三水出土。曾归邑人唐氏、宋氏、长白端方。初搨本十六行“十二月”之“十”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