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承天万佛阁偈(书法)

登承天万佛阁偈(书法):

【简介】:

宋·北磵居简书于绍定二年(1229)。纸本。31.5×80.9cm。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刊于日本《书道全集》(十六)。

【赏析】:

宋释居简的《登承天万佛阁偈》形质瘦硬,老笔纷披,神采奕奕,磊落不凡,在宋人行书中自成一格。其一,笔力贯注在极细的线条中,硬挺峭劲,犹如傲霜斗雪的腊梅枝干,奇逸不驯。笔画中有一些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向右边的撇又细又长,飘拂而出者有之,如“础”(九行),猛地斜刺而出者有之,如“眉”(二行)、“广”(末行)等等;若右捺则更爲突出,在瘦长的结体中这一捺往往延伸得特长,且具波挑,在末梢即出一凌厉之一角,如“双”(一行)、“璇”(八行)、“速”(十行)等等。其二,字的结构露其骨,显其筋,出其神。如瘦骨嶙峋,然而精神闪烁,时而端正,时而出人意外,(如“地”字写法“也”字弯鈎特短),时而奇突(如“承”字写法)。我们从宋释居简的这幅法书中,似乎看到这位出家人他已是寻找到一种新的视角来透视书艺的,颇像他已用一种新的视角来观照人生一般。他的书艺似乎也要跳出那俗海,进入佛门那种境地中去。居简于书法艺术完全是位行家,在《北磵文集》中曾有精辟的书艺评论,他曾以己之释去剖析道潜之释,认爲其“书谨严而疏宕,称其爲人”。此可谓确论,居简将道潜之书与道潜其人联繫起来,那么,我们也可从居简之书去联繫居简其人。如此即可在《登承天万佛阁偈》中看到一种性情的外化。

为您推荐

偈颂(书法)

偈颂(书法):【简介】: 宋·虚堂智愚。纸本。28.5×715cm。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刊于日本《书道全集》(十六)。 【赏析】: 这一偈颂的书艺也有一种美的波动传达于观者之心灵,并且越细緻体察,越觉其韵趣盎然。其一,形成一些个性..

印可状(书法)

印可状(书法):【简介】: 宋·无凖师範书。绢本。53.9×102.7cm。书于嘉熙元年(1237)。日本京都东福寺藏。刊于日本《书道全集》(十六)。 【赏析】: 开此卷,便有一种苍劲老辣之气扑人眉睫间,无凖师範的字不是垂柳婀娜柔美,而..

潘公海夜飮书楼诗卷(书法)

潘公海夜飮书楼诗卷(书法):【简介】: 宋·陈容书于嘉熙二年(1238)。纸本。行书。31.1×382.2cm。故宫博物院藏。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六)。 【赏析】: 此篇从大处着眼,大胆落墨,一挥而就。不斤斤于细小得失,但细微处又..

木鷄集序(书法)

稟报帖(书法)

稟报帖(书法):【简介】: 宋·吴琚书。纸本。草书。尺牍一则。凡十二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一百字。30.2×51.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缘滙观》、《石渠宝笈三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二),载入台湾《故..

焦山题名(书法)

焦山题名(书法):【简介】: 宋·吴琚书。纸本。行书。凡六行,每行字数不一。原帖与行书识语同在一纸。31.3×39.4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续编》着录。刊于《中国美术全集·宋金元书法》、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

天朗气淸诗(书法)

天朗气淸诗(书法):【简介】: 宋·白玉蟾书。纸本。草书。四言诗一首。凡十一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五十字。24.5×52.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四)。 【赏析】: 这是一件道人的书法作品。它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