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官帖(书法)

复官帖(书法):

【简介】:

宋·米芾书。行书。白粉蜡纸。27.1×49.9cm。后有米友仁,郭天锡,成亲王等跋。《墨缘滙观》、《壮陶阁书画录》着录。故宫博物院藏。刊于《故宫博物院藏历代法书选集》(二),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五)。

【赏析】:

前人评米芾是“集古终能自成家”的书法家。也有人说“二王”、褚和颜是米书形成的主要根源。观赏此帖,他的特点确实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印证。如第一行“复”字与王羲之《丧乱帖》中的“复”字,第三行“须”字的页旁与王羲之《丧乱帖》中“顿”字的页旁,第七行“犯”字与颜眞卿《祭侄文稿》中的“犯”字。第八行“准”字的佳旁与王羲之《丧乱帖》中“惟”字的佳旁等等,无论神形均甚爲相近。

米芾书法结体的显着特点是“旣能弄险,又能收险。”他的字动势强烈,许多字如果单独抽出来看,似乎都重心不稳,但当相互有机地组合成一幅作品时,却又复归平正,让人产生一种很是熨贴,非如此不行的感觉。

《复官帖》与他的其他行书作品一样,艺术构成甚爲丰富:用笔上,旣有中锋,又有侧锋;旣有方笔,又有圆笔;有的字紧峭内擫,类似欧阳询,有的字点画圆肥,又颇肖颜眞卿;行距上,则有的宽,有的疏;字形上,有的欹,有的正。虽同爲宋四家,米学古人却不像蔡襄那样循规蹈矩。这看去似乎是缺点,其实正是米书的特点和优点。如果循规蹈矩,全合了古人法度,笔墨行处平淡而无新意,“米书”那充满生气的艺术生命也就不复存在了。

为您推荐

丹阳帖(书法)

丹阳帖(书法):【简介】: 宋·米芾书。纸本。行草书。凡四行,二十九字。23.5×22.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爲米芾“翰牍九帖”之一。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二)。 【赏析】: 这是米芾的一通尺牍,愿以玉笔架换百斛丹..

窦先生帖(书法)

窦先生帖(书法):【简介】: 宋·米芾书。纸本。行草书。31.4×25.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一)。【赏析】: 《窦先生帖》二十五字可分三部分观,第一部分至“郁”止;第二部分爲“爲况”二字,此..

珊瑚帖(书法)

珊瑚帖(书法):【简介】: 宋·米芾书。纸本。行书。26.6×47.1cm。故宫博物院藏。《墨缘滙观》,《壮陶阁书画录》、《大观录》等书有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二),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五)。【集评】: 元施光远..

提刑殿院帖(书法)

蜀素帖(书法)

蜀素帖(书法):【简介】: 宋·米芾书。纸本。行书。凡七十一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五百五十六字。27.8×270.8cm。《式古堂书画滙考》、《石渠宝笈续编》着录。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中国美术全集·宋金元书法》、台湾《..

眞帖(书法)

眞帖(书法):【简介】: 宋·米芾书。纸本。行书。凡五行,每行字数不一、共四十六字。28.6×2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一)。【集评】: 淸阮元《石渠随笔》:“米札用硬毫作字,觔角皆露,颇不似他..

米芾(书法)

米芾(书法):【小传】: 宋仁宗皇祐二年—宋徽宗大观元年(1051—1107)。原名黻,元祐六年以后改作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人称“米南宫”、“米顚”。祖籍太原,徙居襄阳。以其母侍奉宣仁皇后藩邸旧恩,得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