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崇善至契侍史尺牍(书法)

致崇善至契侍史尺牍(书法):

【简介】:

明·吴宽书。纸本。行书。凡八行,行字数不一,共七十七字。刊于日本《明淸书道图说》。

【赏析】:

在书法艺术王国中,作品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我们若想了解一位作者的眞正水平,最奏效的莫过于看他的手札和草稿。在此两者中,作者敞开了心扉,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不加僞装的“自我”。

本信札所显现的“自我”又是什么呢?这是一个戴着苏东坡面具的吴宽。

历代学习苏东坡法书的人很多,吴宽传世的墨迹也不少,但像此札这样写得如此洒脱、形神俱佳者却较爲罕见,它可令我们想见作者在苏字上下的苦功。

线条丰腴、体势习惯性右倾,这是苏字的典型特徵。吴宽在抓紧这些特徵时极爲得心应手,作品字裏行间流露出一种超迈的意态。

世上没有两片全然相同的叶子。尽管吴宽将苏字摹仿得维妙维肖,但他毕竟不是苏东坡本人,吴字与苏字的差别仍是不难觉察的:

一、在体势上,吴字比苏字更加放纵,主要表现在草字连笔的增多。

二、用笔较苏字外露,结字较苏字更扁。如前半部分,不少横画及转角筋骨外露,几乎无一字呈纵势;而苏字不仅用笔内含,且字形扁、方、长交替出现。

三、某些线条笔力较弱。如“诚”字的“言”和“戈”、“赴”字的长捺及“见”字的末一笔等等。

总之,就艺术效果来讲,作品的后半部较前半部好些,行中带草的字较行中带楷的字好些。

为您推荐

吴宽(书法)

吴宽(书法):【小传】: 明宣宗宣德十年—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435—1504)。字原博,号匏庵。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以文行有声诸生间,成化八年,会试、廷试皆第一,授编修,孝宗时以旧学迁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孙位高逸图跋(书法)

孙位高逸图跋(书法):【简介】: 明·司马垔书于弘治二年(1489)。纸本。行书。竪45.3cm。上海博物馆藏。刊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二)。【赏析】: 比起司马通伯六年前在米元晖画后的那篇跋书来,这几行字给人的感受则绝然不..

致匏庵先生尺牍(书法)

致匏庵先生尺牍(书法):【简介】: 明·李应祯书。纸本。行草书,尺牍一则。凡二十二行,共二百八十八字。刊于日本《明淸书道图说》。 【赏析】: 李应祯,博学好古,广阅古帖。篆、楷俱入格,字势皆淸润端方。行、草隽秀遒劲,沉着疾..

朱熹敦本轴(书法)

米元晖画跋(书法)

米元晖画跋(书法):【简介】: 明·司马垔书于弘治五年(1492)。纸本。行书。凡十四行,共一百二十六字。竪32.9cm。上海博物馆藏。刊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二)。 【赏析】: 此跋书法传赵孟頫理法,有陆柬之《文赋》意味。点..

李应祯(书法)

李应祯(书法):明宣宗宣德六年—明孝宗弘治六年(1431—1493)。名甡,一名维熙,以字行,更字贞伯。长洲(江苏吴县)人。中景泰鄕举,入太学,成化间以善书选爲中书舍人,弘治初历太僕寺少卿。尙道义,善文词,甚负时誉。《明史稿》卷百六..

陈献章(书法)

陈献章(书法):明宣宗宣德三年—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28—1500)。字公甫,因居白沙里,世称“白沙先生”、“陈白沙”。广东新会人。受学于吴与弼。绝意科举,曾应召授翰林院检讨,旋归,再屡荐不起。其学主静,继承陆九渊“心即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