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明·司马垔书于弘治五年(1492)。纸本。行书。凡十四行,共一百二十六字。竪32.9cm。上海博物馆藏。刊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二)。
【赏析】:
此跋书法传赵孟頫理法,有陆柬之《文赋》意味。点划带有更多的小楷笔法,笔锋就势搭下,转折处不作重顿,线条细腻周到,手性极佳;牵连处自然得趣,有分寸,把草意寓于行楷中,故能流利不滑,文秀而质实,益其灵动,得淸明婉丽之阴柔美。
但总的来说,这件小品并未能体现多一些个性化的东西。笔力尙不及赵孟頫之精沉,气息亦未臻于《文赋》之遒满。
【简介】:
明·司马垔书于弘治五年(1492)。纸本。行书。凡十四行,共一百二十六字。竪32.9cm。上海博物馆藏。刊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二)。
【赏析】:
此跋书法传赵孟頫理法,有陆柬之《文赋》意味。点划带有更多的小楷笔法,笔锋就势搭下,转折处不作重顿,线条细腻周到,手性极佳;牵连处自然得趣,有分寸,把草意寓于行楷中,故能流利不滑,文秀而质实,益其灵动,得淸明婉丽之阴柔美。
但总的来说,这件小品并未能体现多一些个性化的东西。笔力尙不及赵孟頫之精沉,气息亦未臻于《文赋》之遒满。
吴宽(书法):【小传】: 明宣宗宣德十年—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435—1504)。字原博,号匏庵。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以文行有声诸生间,成化八年,会试、廷试皆第一,授编修,孝宗时以旧学迁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孙位高逸图跋(书法):【简介】: 明·司马垔书于弘治二年(1489)。纸本。行书。竪45.3cm。上海博物馆藏。刊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二)。【赏析】: 比起司马通伯六年前在米元晖画后的那篇跋书来,这几行字给人的感受则绝然不..
致匏庵先生尺牍(书法):【简介】: 明·李应祯书。纸本。行草书,尺牍一则。凡二十二行,共二百八十八字。刊于日本《明淸书道图说》。 【赏析】: 李应祯,博学好古,广阅古帖。篆、楷俱入格,字势皆淸润端方。行、草隽秀遒劲,沉着疾..
李应祯(书法):明宣宗宣德六年—明孝宗弘治六年(1431—1493)。名甡,一名维熙,以字行,更字贞伯。长洲(江苏吴县)人。中景泰鄕举,入太学,成化间以善书选爲中书舍人,弘治初历太僕寺少卿。尙道义,善文词,甚负时誉。《明史稿》卷百六..
陈献章(书法):明宣宗宣德三年—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28—1500)。字公甫,因居白沙里,世称“白沙先生”、“陈白沙”。广东新会人。受学于吴与弼。绝意科举,曾应召授翰林院检讨,旋归,再屡荐不起。其学主静,继承陆九渊“心即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