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杂诗卷(书法)

王安石杂诗卷(书法):

【简介】:

元·鲜于枢书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纸本。行草书。50×1025cm。《石渠宝笈》着录。辽宁省博物馆藏。刊于《中国美术全集·宋金元书法》、日本《中国书道全集》(六)。

【赏析】:

在元代书法界,除了赵孟頫之外,影响最大的,恐怕当推鲜于枢了。

鲜于枢以草书见长。草书比行书更加奔放,但这种奔放,应该是有约束的,有法度的。以鲜于枢书写的这幅王安石杂诗卷爲例,尽管线条是流畅的,结构也是比较舒展的,但给人的感觉仍是落笔不苟,点画所至,皆有意态,足见他眞、行功底之深厚和驾驭毛笔本领之高超。他的草书,不像现在有些人那样,没有一点楷书的基础,便急匆匆地信笔涂抹—这样涂抹的结果,就难免成爲“飞蓬蔓草”了。欣赏鲜于枢的草书,可以给人以不少运笔方面的啓迪。

王羲之开创“词连”,即一词之中字与字之间的连写之风,突破了章草的藩篱,可以说是导今草的先路,这对后世影响很大。此卷之中,鲜于枢对字组连写运用,得心应手,直接造成一种连绵不断的艺术效果。而这种“连绵”,并不是单纯的字连,而是将形连与意连两种连绵结合起来,连绵而不失雅逸。

不过,这件作品中,许多字距似嫌稍大,淸秀有余而气势不足。应该指出的是,这幅作品并非鲜于枢的精品,远不像他后来的作品成熟。

关于鲜于枢在郊外“见二人挽车行淖泥中,遂悟笔法”的传说,与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草书大长的传说都向我们阐明:不同艺术门类之间往往是相通的。作爲一位书法艺术家,手摹心追、勤于临池固然是重要的,精于覃思,善于向其它领域借鑒的这种悟性,应该说是更重要的。

为您推荐

适来帖(书法)

适来帖(书法):【简介】: 元·鲜于枢书。纸本。行书。尺牍一则。凡七行,共四十一字。26.2×24.4cm。上海博物馆藏。刊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二)。【赏析】: 行书《适来帖》,结体严谨而恣肆,点线爽健而富有立体感。笔法洒..

韦苏州诗帖(书法)

韦苏州诗帖(书法):【简介】: 元·赵孟頫书。纸本。行书。23.5×2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六)。【赏析】: 观赏赵孟頫此幅诗翰,从洋洋洒洒的诗行中,人们不难想像这位吴兴才子撮管奋笔,“落笔..

朱子感兴诗并序卷(书法)

朱子感兴诗并序卷(书法):【简介】: 元·赵孟頫书。纸本。行楷书。长卷。凡一百一十八行,行字数不一,共一千四百零八字。27.5×310.4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三)。 【赏析】: 立志师法锺太传及..

定武兰亭十三跋(书法)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书法)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书法):【简介】: 元·赵孟頫书。纸本。楷书。35.8×283.8cm。《佩文斋书画谱》着录。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刊于《中国美术全集·宋金元书法》,日本《书道全集》(十七)。【集评】: 《恬致堂集》:“文敏..

閑居赋卷(书法)

閑居赋卷(书法):【简介】: 元·赵孟頫书。长卷。纸本。行楷书。凡五十六行。每行字数不一。共六百二十七字。38×248.3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三)。 【赏析】: 人品与书品之聚讼又一次地挨..

鲜于枢(书法)

鲜于枢(书法):【小传】: 元宪宗六年—元成宗大德五年(1256—1301)。字伯机,自书一作伯几,号困学民,亦号直案老人,直奇老人,虎林隐吏。鲜于氏爲箕子之后裔,故亦自号箕子之裔。河北渔阳(今河北蓟县)人,居杭州。至元间,官江浙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