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临汉衡方碑轴(书法)

节临汉衡方碑轴(书法):

【简介】:

淸·杨岘书。纸本。隷书。凡三行,共三十一字,146.8×46.4cm。上海博物馆藏。刊于日本《中国明淸书法名品图册》。

【赏析】:

作爲淸代后期的崇碑抑帖的书家,杨岘的书法艺术主要从汉碑汲取养料,其“研精隷书,于汉碑无所不窥”,然而,从这幅节临作品看,杨岘又不纯以汉碑的阳刚取胜,而是化刚爲柔、柔中见刚,弯曲柔韧而又不失雄强之势,他的艺术实质上是用写帖的笔法写碑,因此,就这一点来说,杨岘对于汉碑的特殊表现手法与赵之谦的颜底魏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仔细品杨岘的这幅临作,其撇捺写得很有特色,在浑厚扎实的笔划中,在出锋的刹那,重顿而后立即飞速出锋,留下隐隐绰绰的枯涩的锋尾。旣有力度,又使人感觉挥笔扬锋的洒脱,确实逸气逼人,翩翩而起。可惜的是其精彩的用笔却配上平庸的结体,前人谓其书“欲成逸调,反漓古意”,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値得注意的是,其落款的行书却写得很风采,“汉”、“尉”、“扬”等字的大密与“卿”、“藐”等字的大疏,大开大合形成极强烈的对比,结体开张、行笔果敢、碑味很浓。因此,落款寥寥数字却非常引人注目,与正文相比,反倒有些喧宾夺主。

为您推荐

赠式如世讲七言联(书法)

赠式如世讲七言联(书法):【简介】: 淸·陈介祺书。纸本。篆书。七言二句,另行书题款两行,共二十五字,138.2×30cm。刊于日本《书道全集》(二十四)。 【赏析】: 淸代碑学派书法发展到陈介祺、吴大澂时,开始将精力放到三代吉..

致轩世仁弟书册(书法)

致轩世仁弟书册(书法):【简介】: 淸·何绍基书于道光十五年(1835)。纸本。小楷,共十二页,每页23.1×17.7cm。苏州博物馆藏。刊于《中国书法》一九八七年第二期。【赏析】: 何绍基係淸代着名书法家。由颜眞卿、欧阳通入手,上..

陈介祺(书法)

陈介祺(书法):【小传】: 淸嘉庆十八年—光緖十年(1813—1884)。字寿卿,号簠斋,晚号海滨病史、齐东陶父。山东潍县人。道光二十五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咸丰年间,加侍读学士衔。咸丰四年,乞假归里。好古文字,见称于阮元,与诸城..

赠子成仁兄七言联(书法)

赠郑庵侍郞横披(书法)

赠郑庵侍郞横披(书法):【简介】: 淸·赵之谦书。纸本。楷书。语录。凡十七行,共三十八字。刊于日本《书道全集》(二十四)。 【赏析】: “碑学之兴,乘帖学之坏。”由于“帖学”长期占领着统治地位,“馆阁体”束缚着书法艺术..

赠景之仁世丈七言联(书法)

赠景之仁世丈七言联(书法):【简介】: 淸·赵之谦书。纸本。行书。七言联一则。凡上下联正文十四字,款十二字。刊于日本《明淸书道图说》。【赏析】: 对于赵之谦的书法,后人最常见到的是其后期那种个性强烈风格成熟、妍美圆..

赠少卿尊兄七言联(书法)

赠少卿尊兄七言联(书法):【简介】: 淸·杨沂孙书。纸本。行书。七言联一则。凡上下联正文十四字,款十字。刊于日本《明淸书道图说》。 【赏析】: 杨沂孙以篆书着称于世,他的行书一般少见,但写得也很好,此行书七言对联就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