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庵(书法)

王福庵(书法):

王福庵(1880—1960)幼承庭训,酷嗜金石、书、刻,其篆刻成就尤高,可称集浙派之大成。始从秦汉入手,白文精究铸、凿之法,以两汉官私印爲归。朱文力追先秦古玺,下仿六朝遗制,兼及泉、布、瓴、甓之意趣,筑基至深。宋元以下,明淸诸家,尤于完白、攘翁、悲庵,多所借镜。至于西泠八家,更属根源所在,一脉相传,心摹手追,领悟深邃,无不得其神髓。印章自道、咸以来,赵次閑锯齿模式,日益僵化,浙派已入衰境。迨西泠印社问世,薪火复燃,创建诸君功不可没,而能继承浙派正统,今日仍爲海内外奉爲圭臬者,福庵一人而已。由于福庵艺术精湛,早岁已露头角,飮誉东南。二十年代应北京政府之聘,任职印铸局。燕都人文荟萃,冠盖云集,鑒赏家、学者多精书刻之道,对其作品无任钦迟。又因重其金石学识渊博,故宫博物院院长马叔平聘其爲该院古物陈列所委员,饱览淸宫所藏书画、铜器、印章、金石搨本,并参与鑒定,辩析眞僞,遂得默识强记,取精用宏,获益匪浅。同时书刻境界亦自更上一层。三十年代,政府南迁,随至金陵,仍任印铸局技正。福庵人品高洁,淡泊明志,无意宦海,一九三〇年初春曾刻“秋月春风等閑度”白

文一印(图一),跋文:“余服官白下,非我之志,年复一年,苦被束缚,直如浔阳女儿老大徒伤,因作此印以誌恨。”此时挂冠之念已萌。迨至秋后,毅然退隐上海,鬻书、印以自给。是时福庵正当知命之年,製印已臻炉火纯靑佳境,字不分大

小,文无论朱白,均能得心应手,斐然可观。即以上印而论,章法安排从容巧当,于茂密处见其灵动,严谨间显其潇洒。刀法滞涩不滑,苍浑圆润,与早期“琅琊王禔”(图二)一印,同出汉官印,而其特点在于用浙派切刀能不露痕轨,力纠锯齿

恶习。格高气醇,自成风貌,起八家于地下,当亦首肯。日僞时期,上海沦爲孤岛,福庵高自标置,徒以篆刻见志,所作细朱文苏东坡词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图三)巨印,秀劲蕴藉,神閑意静,眞有洛神临波之致。福庵宋文铁线篆,向执印坛牛耳,此印堪称绝唱。汪僞粉墨登场,汉奸相庆弹冠,其中固不乏深知福庵书刻之能者,有某要员亲自上门,许以厚禄,邀赴南京重爲冯妇,然遭其坚拒,愤慨之余,特作细朱文“山鷄自爱其羽”(图四)印,此羽

爲民族气节之羽,此羽爲志士忠贞之羽,不计工拙,而颇负端庄肃穆,刚正不阿之气。一九四九年后,福庵出任浙江文史馆馆员、土海国画院画师。一九六三年三月在沪逝世,享年八十一岁。遗嘱将其藏书、碑帖、印章、墨迹等全部捐献国家。生平着作有《麋砚斋印存》、《福庵藏印》、《说文部属检异》、《作篆通假》等行世。综其毕生书、刻作品,数逾万计,流传甚广,远及海外,深爲藏家宝爱。及门弟子能名世者,有顿立夫、韩登安、吴朴堂等,而私淑瓣香者,比比皆是,影响印坛,至深且巨,堪称浙派功臣,一代宗师。

为您推荐

冯夫人李玉婍墓誌(书法)

冯夫人李玉婍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前齐故仪同三司宁都公冯君夫人荆山郡君李氏墓誌铭》。隋仁寿四年(604)十一月刻。隷书。二十二行,行二十二字。67.5×67cm。河南辉县出土。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

鲍燕造石浮图记(书法)

鲍燕造石浮图记(书法):【简介】: 亦称《永昌王常侍定州常山鲍燕爲亡父母造石浮图记》。北魏太平眞君三年(442)正月刻。三面及正背皆有画像。正书。十四行,行八字。淸末山东出土,爲诸城王緖祖所得,后归长白端方。《陶斋藏石..

野处帖(书法)

野处帖(书法):【简介】: 宋·游书。纸本。行书。尺牍一则,凡二十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二百二十字。31.7×54.4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缘滙观》、《石渠宝笈续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三)。。【赏析】..

天发神谶碑(书法)

被诏帖(书法)

被诏帖(书法):【简介】: 宋·纲书。纸本。行书。尺牍一则。凡十三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一百四十四字,38×55.7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缘滙观》、《石渠宝笈续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三)。。【集评】:..

僧璨砖塔记(书法)

僧璨砖塔记(书法):【简介】: 唐·无作者姓氏。大业四年(608)立。纸本。眞书。凡六行,共三十字,每行字数相等。高25cm。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三)。 。【赏析】: 《僧璨砖塔记》也可以称爲“三绝..

谢谔(书法)

谢谔(书法):【小传】: 宋徽宗宣和三年—宋光宗绍熙五年(1121—1194)。字昌国,名其燕坐爲艮斋,人称艮斋先生。临江军新喩(今江西新喩)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选行县事,改吉州录事参军,迁侍御史,擢谏议大夫兼侍讲。光宗时除御..